评论
分享
十五运会三大球项目争夺异常激烈,包括三人篮球和沙滩排球在内的22个单项共产生66枚奖牌,分别被上海、广东、江苏、湖北、浙江、山东、四川、北京、辽宁、福建、新疆以及南京体育学院等省区市和高校获得。虽然诸多老将将在十五运会后逐渐淡出赛场,但在小年龄组涌现出的一大批未来之星以及那些已经在成年组崭露头角的后起之秀,让我们看到了三大球重新崛起的希望。
十五运会足球项目共有男、女子U16,男、女子U18以及女子成年组和男子U20等六个单项。其中,上海获得女子U16、U18两个年龄组金牌,湖北获得男子U20金牌和男子U16及女子成年组银牌,江苏获得女子成年组金牌、女子U18银牌和女子U16铜牌。北京和辽宁则分别斩获男子U16和男子U18金牌。江苏、上海、北京、辽宁等传统足球强省(市)以及湖北等地区的强势崛起,与各地加快青训体系建设、大力推广校园足球等切实有效的工作密不可分,而包括“苏超”“职超”等城市足球赛事和行业足球赛事的火热,也从侧面印证了通过持续普及推广社会足球,中国足球项目也能拥有美好的未来。
广东此次虽未能在足球项目上摘金,但也收获了女子U16、男子U18两枚银牌以及男子U18铜牌和女子成年组铜牌。不过作为十五运会东道主之一的广东代表团,在篮球项目中独树一帜,夺得了男子成年组、U22和U18三个年龄组的金牌,还获得女子成年组冠军。山东则获得女子U18和女子三人篮球两枚金牌以及男子U18和男子U22、男子三人篮球银牌。此外,四川获得了女子U22金牌、女子成年组银牌,并获得男子成年组和女子三人篮球铜牌。浙江此次拿到男子成年组和女子U22银牌,江苏斩获女子成年组和女子U22银牌。湖北此次在三人篮球项目异军突起,获得女子银牌和男子铜牌。此外,北京收获了男子U22铜牌。篮球项目的发展同样离不开厚实的群众基础。以广东为例,据广东省体育局今年发布的《2024年广东省体育场地统计调查数据》显示,广东共有篮球场地11.28万个,场地面积6944.04万平方米,室内篮球馆超过3600个,实现了“村村有篮球场,镇镇有篮球馆”。这种从业余到职业、从大众篮球到竞技篮球的蓬勃发展经验,将推动中国篮球更好地发展,也值得全国各省区市借鉴。
在排球项目中,常年耕耘后备梯队建设的江苏、浙江、山东、上海、福建等东南沿海省区市成为大赢家。其中,江苏斩获女子成年组、女子U18和男子沙排三枚金牌,并获得男子U18、男子U20两枚银牌和女子U20铜牌,收获满满。浙江则获得男子U18和男子U20两枚金牌以及女子U18铜牌。山东获得男子成年组和女子U20两枚金牌,并获得女子成年组银牌和男子U20以及男子沙排两枚铜牌。福建异军突起,出人意料地夺得女子沙排金牌以及男子成年组银牌和女子成年组铜牌。上海获得女子U18和女子U20两枚银牌以及男子成年组、男子U18两枚铜牌。此外,南京体育学院和辽宁分别获得女子沙排和男子沙排银牌,新疆也获得一枚女子沙排铜牌。十五运会排球项目取得佳绩的省区市均在多个周期内始终狠抓青少年后备梯队建设工作,这种“功成不必在我”的踏实工作必然会结出项目发展的硕果,也让人们看到中国排球未来后继有人的希望。
十五运会赛场上展现的青春风暴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在男子足球U16决赛中为北京队首开记录的赵松源不仅入选过U15国家选拔队,还是北京清华附中的一位学生,是从北京校园足球青训体系中走出来的一位新星。U18男篮1/4决赛中,代表浙江队出场的18岁小将李悦洲一人独得惊人的51分,被誉为中国篮球“最强中学生”。出生在篮球世家的李悦洲也已入选U19国家队,并有望在新赛季出战CBA联赛。而在女排U18决赛场上,江苏的张籽萱和上海的王奥芊等小将今年已入选了中国女排,张籽萱成为中国女排主力二传……十五运会或许是小将们人生中的第一届全运会,也是他们新的起点。这些后起之秀将成为中国竞技体育三大球项目走出低谷、迎接希望的新鲜血液和有生力量。
来源:中国体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