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正文

评论

分享
微信扫码分享
比奥运会还难打的全运会乒乓球比赛 到底难在哪儿?
关注

为期14天的十五运会乒乓球比赛日前在澳门落幕,10个项目金牌花落各家。无论是群雄逐鹿的成年组比赛还是首次设立的青年组比赛,“难打”是运动员们一致的感受。大家都说全运会比奥运会还难打,甚至戏称“一群世界冠军争夺一个全国冠军”,比赛的胶着局面可想而知。

难在哪儿?

难在熟悉,也难在陌生。

全运会云集了全国各地的顶尖高手。日常在一起训练、在国际比赛中并肩作战的国家队选手们隔网相对,大家对彼此的技战术套路、打法风格都格外熟悉,拼的是临场发挥,比的是综合实力。用北京队王楚钦的话说:“谁赢谁都很正常,没有冷门不冷门。”正是因为熟悉,全运会赛场常常是跳过试探环节、一上来就是“真刀真枪”的较量,更不乏7局的鏖战。

王楚钦在男单1/4决赛与广东队林高远的比赛以及半决赛与上海队樊振东的比赛都是“老熟人”间的巅峰对决。林高远在比赛中展现的速度以及在前三板上都没有让王楚钦占到优势。在与樊振东的强强对话中,王楚钦用“密不透风”形容樊振东的发挥,樊振东则坦言自己做得好的一点是能够不纠结于失误,一直往前看。“一直在努力尝试一切可能性”的樊振东最终成功卫冕,拿到个人全运会第六金。20岁海南小将林诗栋收获亚军,季军归属于王楚钦。获得第四名的辽宁队袁励岑也有出色发挥,他还与王艺迪搭档收获混双季军,展现了不错的竞技状态。

男单赛场“黑马”成色十足的当属25岁的河南队于何一。3年前就退出国家队的于何一在男单次轮4比1击败河北队梁靖崑,一下子闯入了人们的视线。“陌生感”帮助他出奇制胜。虽然最终止步男单16强,但他还在团体赛中给名将们带来了一定的冲击。河南队与北京队、上海队同在A组,担任河南队一单的于何一给樊振东、王楚钦都制造了不小威胁,他从王楚钦手中拿到一局,更是与樊振东鏖战5局。

无论是熟悉还是陌生,都让比赛充满悬念。

难在哪儿?

难在瞬息万变。

乒乓球比赛瞬息万变,强强对话、巅峰对决更是环环相扣、步步紧逼,一个细节也许就会改变比赛走势。

女单赛场,河北队孙颖莎、黑龙江队王曼昱在决赛“如约”相遇。两人从去年到这次全运会前在国际赛场最近的9次交手都是在决赛,现世界排名前两位的她们都保持着最高水准的竞技状态,这对于中国乒乓球来说是一件幸事。最终,王曼昱4比2赢下这场“针尖对麦芒”的较量,成功卫冕。赛后王曼昱、孙颖莎都提到,比赛起起伏伏,一两分没有处理好,机会转瞬即逝,冲劲、拼劲、韧劲缺一不可,是综合实力的全方位比拼。

在女单次轮给王曼昱造成极大威胁的山东队范思琦在女团决赛中同样展现了十足的韧劲与拼劲。她在决胜盘大比分0比2落后的情况下力挽狂澜,以平稳的心态把握住机会,将比赛局势扭转,帮助山东队3比2战胜河北队,这也是山东队时隔12年再度登顶。

难在哪儿?

难在“经验抵万金”。

香港队的“一哥”34岁的黄镇廷说希望自己不是递出接力棒,而是新生力量能从他手中“抢”过接力棒,他希望香港队的年轻选手能够经过历练,早日拼出更亮眼的成绩。本届全运会一些年轻选手展现了强劲冲击力,但想要突破经验丰富的“老将”们的防线,还需更多历练与积淀。

站上混双项目最高领奖台的广东队林高远/刘诗雯组合就是很好的例子。作为4号种子,他们经历了两场心跳感满格的对决,半决赛面对实力不俗的袁励岑/王艺迪,两人在大比分0比2、1比3落后的情况下,凭借综合实力与比赛经验扭转局势,最终4比3闯入金牌赛。决赛面对江苏小将组合陈垣宇/蒯曼,“诗与远方”再度在0比2的不利局面下连扳4局,彰显“姜还是老的辣”。

带领北京男团时隔32年再登顶的37岁的马龙,在第六次征战全运会中,不仅拿到全运会金牌拼图中唯一缺失的男团金牌,也将个人全运会成绩单升级至5金3银4铜。虽然大赛经验丰富、成绩斐然,但马龙还是说“心里没谱”“非常紧张”,他的“首秀”是与小将黄友政搭档出战首盘双打比赛,经验丰富的他上场前与黄友政积极沟通,开场就多调动,一方面缓解紧张,另一方面也尽快投入到比赛中。愈战愈勇的马龙最终与队友携手3比1战胜实力强劲的上海队,夺得冠军。

女单铜牌战中,不论是淡出赛场一段时间的山东队31岁的陈梦,还是上演“老将强势归来”戏码的澳门队30岁的朱雨玲,都在用硬实力演绎“经验抵万金”的故事,也都在个人第五届全运会赛场展现着女性运动员的正能量,探索着女性运动员更多的可能性。


来源:中国体育报

全部评论
0
表情
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