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截图、一句“听说”,一张嘴造谣,轻轻松松。而真相,要翻记录、找证据、写长文、挨质疑,甚至动用法律手段去洗清。造谣的门槛越来越低,技巧越来越高端,而信谣的理由,还是那几样:情绪、焦虑、从众……在流量裹挟下,谣言从段子变成“真相”,从情绪发泄升级成“商业模型”,造谣的人到底在想什么?为什么明知违法,还是有人要将谣言宣之于口?网警说: 网络不是法外之地,谨言慎行要牢记,对网上各类“博眼球”信息,请广大网民要加强鉴别、识别。关注权威发布信息,做到不造谣、不传谣、不信谣。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 京ICP证06010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83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71
中国广告协会会员证书 编号:6101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编号:京网文【2019】0040-011号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