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https://images.zhibo.tv/2020/1102/comment.png)
分享
第四次踏上亚冬会的冰场,王冰玉“解锁”了新身份——国际技术官员。
作为中国女子冰壶队选手,王冰玉曾在2003年、2007年、2017年参加过三届亚冬会,并和队友获得2017年亚冬会女子冰壶项目的金牌,这也是中国冰壶女队在亚冬会上的首枚金牌。
在哈尔滨亚冬会,王冰玉再次踏上熟悉的冰场,从场上四垒换到场边的裁判席,她发现了不一样的快乐。“这是我第一次执裁国际比赛。”王冰玉说,“换了不同的身份回到赛场,反而能感受到专注在比赛当中的那种快乐,我觉得更放松,更能享受比赛。”
以裁判员身份参加亚冬会,对于王冰玉来说“开心是开心,累也是挺累,感觉当裁判比当运动员更累”。
冰壶比赛早上9点开始,裁判员7点半就要到场馆进行赛前准备。“我们要比所有运动员都早入场,时刻关注场地情况。”晚上9点多比赛结束后,裁判员们还要开会总结,“睡觉的时间比当运动员参赛的时候少多了”。
记录比分、测量壶距、向运动员解释规则……裁判工作不仅让王冰玉从赛场之外感受运动之美,也让她深入到规则细节中,对这项运动有了更深的领悟。“当运动员时虽然对规则熟悉,但没有逐字逐句去理解,做裁判后要一个词一个词地去理解规则,以及执裁的标准和细节,这样在关键判罚中才能准确阐释出来。”
为了熟知世界冰壶联合会的最新规则,王冰玉翻烂了好几本规则手册。“本届亚冬会比赛积累的执裁经验是非常宝贵的。”她表示,中国冰壶有高水平的运动员参与国际赛事,也应有高水平的国际技术官员,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和世界冰壶运动的融合发展。
王冰玉与亚冬会的结缘,其实要早于2003年的首次参赛。1996年哈尔滨第一次举办亚冬会时,哈尔滨姑娘王冰玉作为观众,就深深感受到了冰雪运动的魅力。“不过那时候,冰壶项目还没有进入亚冬会,到了本届亚冬会,有13支队伍参加冰壶比赛,还新增了混双项目。之前冰壶运动员年龄相对较大,现在有很多年轻运动员参与这项运动,还有热带国家的选手也来参赛,冰壶的魅力正在被越来越多人看到。”
感受着冰壶的魅力,王冰玉在退役后暂离了赛场,却没有离开这项运动。从北京冬奥组委体育部冰壶项目竞赛主任,到本届亚冬会上担任国际技术官员,同时还是北京体育大学中国冰雪运动学院的教师,王冰玉这几年在不同身份间自由切换。“冰壶赋予的能力”使她能把繁杂多样的工作变得井井有条,一如在冰场上投壶出手后,将场面化繁为简。
“冰壶是很有智慧的项目,教会我如何平和地看待当下处境、如何处理棘手问题、如何发挥出团队的最大能量,这些年的冰壶经历教会我的东西,在其他工作岗位上依然受用。”
而现在,王冰玉想将冰壶赋予自己的力量更多地传递出去。
这些天她在冰壶比赛现场碰到了不少熟人,曾经的国家队队友周妍如今是中国冰壶队领队兼教练,柳荫则担任了冰壶比赛的电视解说。“看到姐妹们很开心,大家虽然不在一线了,但还都在冰壶圈子里,活跃在这些赛事中。”王冰玉说,“冰壶运动是有传承的,还有很多东西值得被发掘、被发现,现在的运动员可以站在我们的肩膀上,去攀登更高的目标。”
来源: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