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正文

评论

分享
微信扫码分享
83岁蒋兆兆的难忘阿曼行 | 球缘
关注

83岁的蒋兆兆前往阿曼参加世界元老杯乒乓球比赛,收获了75岁组男双和70岁组混双两枚金牌。在异国他乡征战11天,有收获双冠的喜悦,也有被弃权的遗憾。难忘的阿曼之行,让我们听蒋兆兆娓娓道来。

1.jpg

冒险参赛

我从6岁打乒乓到现在已有77个年头,从我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到儿辈、孙辈几代人都积极支持,国内参赛难以计数,还去过美国、日本、韩国、菲律宾、越南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参加比赛,可这一次出去比赛,全家人都投了反对票。

2022年10月,国际航线几乎处于停滞状态,想出出不去,想进进不来。就在那时,我瞒着家人去了交通银行,向阿曼汇去了195美元参赛报名费。当时思忖,距比赛时间还有3个月,相信抗疫形势一定会好转。万一出不去,最多损失个报名费罢了。

汇了报名费,心里就踏实,毕竟世界元老杯报不上名的情况我时有所闻。

精通英语的范一鸣给了我很多帮助,从最初办理英文注册、报名、参赛项目、配手组合,到后阶段关注机票和酒店,从了解阿曼和泰国的签证以及防疫要求,到为我和所有去阿曼的运动员们制订了出行指南。

当时的大致情况是,去程相对简单,国外不再查验核酸阴性证明;而回程就要执行中国标准,虽然当时已经放宽了不少,隔离时间也从11天缩短为5+3天,但让我最担心的是,到了马斯喀特以后,我们不能乘坐马斯喀特始发中国的航班,要回国只能先飞香港,但到了香港需要留置观察3天后再作核检,拿到阴性证明才允许进入内地。

走香港需要4趟转机,中途在泰国中转要再办一次签证和检测核酸,对于人生地不熟、语言又不通的老人们而言,十分为难。到哪去检测?即使顺利拿到核检报告,飞机也早就飞了。国外做一次核酸要上千元人民币,两次就要两千多。如果感染新冠,不仅回不了家,医疗费也说不定是一笔天文数字。

但我转念一想,世界元老杯乒乓球锦标赛两年才有一次,比赛是我的“刚需”,自己已83岁了,这样的世界乒乓大赛真是打一次少一次。记得小时候,我们被说成是“东亚病夫”,我渴望借此世界舞台,与各国球友友好相处、交流切磋的机会,展示我们中国老年人的风采。

自解心结

到了阿曼后,绍兴市体育局的冯建华第一个打来电话,他关切地问道:“你对自己参赛的三个项目有什么期待?”

我和盘托出:“要说把握真的没有,但三个项目都想去争一争!”

我觉得身体硬朗,又没感染新冠,所以报满了三项——80岁男单、75岁男双和70岁混双。其中我特别期望在单打项目上取得佳绩,以弥补2018年美国世界元老杯我止步8强、未能获得男单奖牌的遗憾。为此我在一年前就为出征阿曼做了精心准备,定制了长胶专用底板,解决了不少原先的技术难题。

比赛虽然是我自费参加,但背后一直有很多人在支持我,希望中国乒乓元老们为家乡、为中国争光。有鼓励的、发贺信的,有家乡表彰奖励的,我不想辜负家乡和祖国各地球友的期望。

结果偏偏“有心栽花花不发”,我的单打在进入第二阶段的首轮淘汰赛时,因迟到而被判定弃权。虽然有多种客观原因,比如布告栏未找到单打比赛消息、不懂外文加上语言障碍等等,但主因是我不知道参赛胸卡的电子使用功能,其实胸卡一扫描,比赛时间、比赛台号、比赛成绩都会在显示屏上一览无余,写得明明白白。可惜等我了解了胸卡的使用功能后,已经迟到了20多分钟。看着屏幕上的比赛结果显示为“W.O.”,犹如当头一棒!我吃不下饭,痴痴地坐在看台上发呆。

世上没有后悔药,单打的希望虽然破灭,但后面还有两项,别再想它,一切从头开始。

第二天一早,我和同住一室的衢州乒协杨主席匆匆吃了自煮的早餐,就径直步行一个多小时赶往赛场,比坐班车的选手们到得更早。我们提前热身,早早就开始了赛前准备。

喜获双冠

中国元老队成员有浙江的杨金良、北京的王茵和刘长发、太原的赵安滨、济南的王跃,加上援外教练潘岩和我,共计7个人。其中我年龄最大,最小的是61岁的潘岩。

比赛场地设在国际会展中心,摆放了116张国际标准球台和10套直播设施,69个国家和地区1600多名不同肤色的选手相聚一堂。其他国家的国手也来了不少,我见到了瑞典世界冠军卡尔松,电影《中国乒乓》就有他1995年世乒赛男子团体决赛第三盘0比2输给中国选手丁松的历史画面。原中国国手、如今定居德国的王燕生还陪我练过一阵球,他们都来到了世界元老杯的舞台,我本以为他们拿个冠军是板上钉钉,可惜在这次比赛中他们都没有如愿以偿。

中国选手受疫情影响,参赛者寥寥,但通过资格赛至决赛的7天团结拼搏,结果远超我的预料,我们获得了三金二银。

1月20日下午5点,10个年龄段的混双决赛率先同时进行,参赛队员们在乐曲声中依次步入赛场。混双是世界元老杯首次增设的项目,我降低了两个年龄段参加了70岁组,搭档是美籍华人张定宁。我们相识于2011年亚洲杯元老锦标赛,2015年我们获得了美国乒乓公开赛65岁组混双冠军。

因为配合较为默契,我们很快以11:3、11:1和11:5战胜了印度和日本的跨国组合,夺得了第一名。中美两国选手齐向我们表示祝贺,甚至与我一起练过球的乌克兰、斯洛伐克选手也一起击掌庆贺。

翌日下午3点举行了各年龄段男双决赛,我也向第二块金牌发起冲击,这也是中国队内部预测比较有希望拿到的金牌。我和元老杯男单“三连冠”王茵是首次配合,他以进攻见长,我打控制为主,我们经历了半决赛和德国瑞士组合这场最难啃的硬仗后,决赛对阵法国和瑞士的跨国组合,比赛相对平稳,我们3比0胜出,获得了75岁组男双冠军。

执教于科威特的潘岩是队中唯一的专业选手,他参加了55岁组男单比赛,决赛在1比2落后的情况下逆转翻盘,收获金牌。

浙江杨金良和山西赵安滨不敌德国老牌强强组合罗森伯格/鲍姆,获得60岁组男双亚军。

王茵阳康不久,决赛 1比3负于丹麦名将尼尔斯,获得75岁组男单银牌。

国际乒联主席佩特拉·索林等嘉宾率先为混双获胜选手颁奖,她还和我们这对中美混双组合亲切地合了影。

2.jpg

来源:乒乓世界 蒋兆兆

全部评论
0
表情
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