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分享
本组回合中,徐晨皓在面对马龙时展现出了年轻运动员在关键时刻敢于出手的决心。彼时两个人的比赛已经进入了白热化的争夺阶段,马龙追分过程中使用了非常具有“战术指向性”的中间位反手发球套路,试图利用徐晨皓接发球的犹豫或疏漏展开进攻。而徐晨皓在面对这板时表现得十分果断,毫不犹豫地直接上手并最终完成得分。
挑打时板形要亮,手臂推送要充分
马龙在局末追分的过程中使用了非常规战术:站到球台中间位用反手发球。通常来讲,这种发球更多得是从战术变化上干扰对手,其用意不在于发出很快的速度或者很强的旋转,而是更注重落点和弧线的控制。如果对手是一名右手持拍的横板运动员,那么将球发到其中路偏正手短的位置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因为那里是一块接出质量的高难区域。
当马龙做出反手发球的准备动作时,徐晨皓就应该想要了对方要通过这板“狡猾”的发球争取两面抢攻的意图,因此他在接发球前下了很大的决心。毕竟即便他可以使用搓摆等手段进行台内控制,但是对于斗短时找机会这门功夫,他的火候肯定不如马龙,索性先发制人,第一下就攻其不备。徐晨皓在盯球时手脚同步做得非常充分,上步与引拍自然而紧凑,没有一点拖泥带水,这也避免了他进行多余的调整。由于马龙的发球旋转并不强,所以徐晨皓在抓弹跳上升期时把板形及时由压调到了亮,保证最大面积触球,把前臂的爆发力完全作用到球上。此外,他在动作后程向斜前方的推送非常充分,确保了攻击的高质量。
身体辅助手臂护球,勒出更大角度
徐晨皓的斜线暴挑已经很有杀伤力了,但马龙毕竟久经沙场,且中近台的衔接实力出类拔萃。他看到徐晨皓出手时就已经预判到对方击打的线路,所以发球后迅速还原启动,力争以最快的时间完成封堵。从几近于直线的回球线路来看,马龙的扑正手甚至打出了强转换的效果。
虽然利用暴挑抢到了场上的主动权,但徐晨皓在出手后并没有松懈,而且马上还原重心准备下一板衔接,这种意识是他能够最终得分的关键。在紧盯来球向反手位移动的过程中,徐晨皓充分收紧重心,靠稳定的上身状态去护住速度奇快的来球。抓到击球点后,徐晨皓在第一时间迎球出手,并且利用独特的反手加摩擦动作向外“勒”出了一个更大的斜线角度,从而利用质量极高的衔接在近台完成了对马龙最大化地左右调动。马龙在对方速度与线路的双重压制下,最终围球下网。
来源:乒乓世界 吕海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