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分享
人物档案:
刘伟,女,1969年10月出生,北京大学体育教研部教授。九三学社中央文化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人民争取和平与裁军协会理事、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乒乓球分会副主席、北京市大学生乒乓球分会秘书长。
刘伟先后7次获得世界冠军,为国家争得了荣誉。曾获山东省劳模、山东省十大杰出青年、山东省“三八”红旗手、山东省“新长征突击手”、全国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并获法国鲁拉德骑士勋章。刘伟为发展我国体育事业,传播体育文化,弘扬新时代体育精神做出了贡献。
“读完书,我才把球想明白”
“1991年我第一次拿世界冠军。在那之前,我也经常幻想,我要是站在世界冠军领奖台上,我会是什么样。”刘伟说。
没有想象中的激动落泪,拿了七次世界冠军的刘伟,有一种舍我其谁的霸气,“即便我这一次拿不了冠军,下次这个冠军也还是我的。”这份笃定中,还有刘伟十六年的困惑,她说自己一直没把乒乓球打明白,没有把自己活明白。
为了解惑,1996年退役后,刘伟拒绝了各种优厚条件,孑然一身来到北大,进入法学院读本科。
大一大二,刘伟第一次感受到了“挫败”。“打球的时候,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女选手,站在我对面,我打好了你几分,我打不好你几分,尽在掌控。但是在北大,每一次期末考试我都得瘦5到10斤。我使劲儿背、使劲儿学,越学越觉得,知识的海洋让人永远都到不了头。”整整两年刘伟都在想:怎么办,我要不要往里钻——不往里钻,毕不了业;往里钻,也只是个本科。本科也只是这金字塔的第一个台阶,上面还有硕士,还有博士。她说,“从世界冠军到普通学生,我没有落差,但是读一个本科就把我难成这样,那一刻我感受到了落差。”
七次登顶没流过一次眼泪的刘伟,在毕业典礼上,痛痛快快哭了一场,“我就想,我这时候才明白乒乓球啊。”刘伟说,原来自己遇到的,不是技术上的问题,不是体能上的问题,是心理上的问题。是因为没有充分挖掘潜力,所以没有历尽艰辛的酣畅淋漓。这一刻,刘伟才活明白。她明白了,人生有“大”有“小”,“国家队要求你必须要大,要有霸气——你自己都觉得自己赢不了,你怎么赢别人?你要无限的大。但是在知识的海洋里,你太渺小了,并且越学越小。而人只有知道了大和小,才能知道什么是不卑不亢。”
“竞技场”和“象牙塔”,就是刘伟提出“体教结合”的灵感源泉。
“最难的时候,也是诱惑最大的时候”
“刚到国家队的时候,有四年时间对我来讲是很难的。”刘伟说。
那时的刘伟刚刚获得全国单打冠军,意气风发。谁知访欧时多输了一场球,回来后,她立即就成了第七位、第八位的选手,要重新去排队等待一个未知的上场机会。运动员的职业生命有限,而要坐多久“冷板凳”却没人知道,这是对运动员定力和承受能力的极大考验。
诱惑往往也在最困难的时候出现。
长期以来,有不少国家和地区的教练到国乒“挖人”。有些运动员会选择去追寻更好的发展机会。也有教练找到刘伟,劝她说,你的技术这么好,你来我们这儿,肯定是一号主力,奖金也比现在更高。
刘伟总是干脆地回绝说,“不行,我不能走。”
与高薪和机会擦肩而过,刘伟从不后悔。“我觉得诱惑本身也是一种考验吧。一有困难、一有诱惑,我就走,即使将来发展很好,我觉得也无法对自己交代,也对不起培养我和信任我的人,对不起我山东的父老乡亲。所以当时我说我不走,再难,我也要在国家队拿金牌。”刘伟说。
1991年千叶世乒赛上,刘伟抓住了机会。
当时国乒队连续失利,士气低迷,急需一场胜利。这时,刘伟和王涛搭档不负众望,取得了关键性的一场胜利。他们当时背负了前所未有的重压,因为这是一场不允许失败的战斗。刘伟说,“国家派我来,就是让我跑到终点的。”后来两人搭档摘取了世乒赛混双的三连冠,这在世界乒乓史上也是少有的,正如刘伟所说的那样,“下次也一定是我”。
1999年,一个朋友提出可以帮助刘伟办理绿卡,为了旅游便利,刘伟就同意了。而领取绿卡的场景让刘伟记忆深刻:领事馆的人拉着个脸,一边盖章一边说,我建议未来美国领事馆就开到奥运赛场,谁拿冠军就给他一个美国绿卡。刘伟心想:你想多了,我永远都是中国人。
2014年开始,推出了赴美的十年旅游签证,刘伟立即就去注销了绿卡。领事馆的人感到很惊讶,说你考虑清楚了吗。刘伟心想:我清楚啊,我从来也没想加入美籍,当初也就是图个方便,现在有了十年旅游签证,我还要这个绿卡干什么。
爱国的初心一直都有,而真正把这份朦胧的初心点破为“为了祖国和人民而拼搏”,还要从刘伟在山东队的时候说起。当时体委有一位杨主任,正是他的一句话给自己带了巨大的震撼,他说,“你不要这一分球,祖国人民还要这一分球。”从此,为祖国和人民拼下这一分球成了刘伟的一切。
此后,数年如一日,刘伟心无旁骛地练球。别人休息,她练球;别人恋爱,她练球。她说自己打球的时候都不会笑,因为自己背负的不仅仅是个人荣誉,自己要实现的,是国家和人民对于胜利的渴望。从这一点上来说,和外国运动员相比,中国运动员的心理非常不占优势,因为他们从上场的那一刻起,就只能赢,不能输。反过来说,也正因为中国运动员身上,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的信念极其强烈,才成就了一支“战无不胜”的队伍,才成为民族精神的一面旗帜。
“球台和讲台,都是大有可为的平台”
北大“敢为天下先”的气氛,为刘伟“体教结合”的设想提供了实践的土壤。她的很多开创性的工作得到学校的肯定和支持。
刘伟在北大创办起一个全新模式的乒乓球俱乐部,探索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俱乐部要求队员们边读书边打球,不可偏废。因为刘伟认为,通过竞技练习可以达到竞技水平的最佳状态,通过学习可以达到心理和思想的最佳状态,这两个最佳状态统一的时候,人对项目的理解会更加深刻,成绩也必定会更加理想,甚至于今后走向社会,转型也会更加成功。
“北大的学子,当然都很优秀。但是优秀之后,你的责任是什么,很多人不清楚。优秀只是第一步,你要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民,优秀才是有价值的。”刘伟说。因此,近五年来,刘伟又坚持带着队员们一起去做公益。他们去过山东扶贫,去过地坛医院参加红丝带的活动,组织过北大校队进社区推广大众健身的活动。
期间还有一个插曲,就是刘伟作为刘诗雯的陪练员重返国家队备战奥运会的消息,一时引起球迷的热议。
竞技体育发展到今天,早已不是天赋的比较,科学方法在其中的分量日益增加。而在大赛周期,运动员的精神压力也被无限放大——巅峰对决中,哪怕一瞬间的心态不稳都有可能错失荣誉。把一颗强大的“心脏”与高超的技术一起植入年轻运动员的身体,是刘伟献给国乒的又一份“大礼”。
刘伟说,“有些队员心里有坎儿,别的教练不会带、不敢带,到我这儿来,我知道他们的症结在什么地方。不仅是运动员,学生也是一样。各种原因造成一些青少年的心理承受能力不够强,有时候一个想不通就有了轻生的行为。我自己也经历过大坎儿,我太理解了。1996年奥运会那场比赛,我们是大比分领先的情况下输掉的,输了之后我整个人脑袋都是蒙的。那之后派我到日本,我都不知道我从亚特兰大怎么回到的北京,从北京怎么到的东京,整个人都是懵的。并且两三年我都不能看乒乓球,一看电视转播一看乒乓球比赛我就给它关了。我太理解了。”
因此,经过几年的深思熟虑,2022年,刘伟又在北大推出“冠军讲堂”,希望学生们从冠军们分享的成长历程当中,感受他们的拼搏和顽强,将这种体育精神、冠军精神转化为自己在学习和生活当中的巨大力量。刘伟说,“如果说能有一个孩子,哪怕只有一个孩子,他在想不通、过不去的时候,想到冠军讲堂的某一个时刻、某一句话,让他觉得我应该可以再坚持坚持,冠军讲堂就是成功的。”
刘伟还有一个野心,就是希望将“冠军讲堂”打造成为一个思想政治的教育平台,帮助孩子们建设起一个强大的心理状态的同时,让他们去感悟体育精神、冠军精神背后的爱国主义精神。“我就永远记得那时候的杨主任,他自己还穿着补丁摞补丁的毛衣,但是他说:每一分球,都是为了祖国而拼。”刘伟说。
“前两年一个中学的开学第一讲,邀请我去给孩子们去讲讲爱国主义情怀。我就找到了我以前在国家队发表过的一篇作文,我说我永远属于中国。今天我一看,1995年写的作文,到现在,我的想法一点儿都没有改变。我突然觉得我有一点儿自豪,我好像活出点儿自信来了。因为这说明这么多年以来我没跑偏。”刘伟说。
从前在球台前为国争光,现在在讲台上教书育人、立德树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将来还将继续通过各种平台不断完善国家体育体制、体育人才培养模式。无论是哪个阶段,哪个层面,以对国家有益为目标,就是刘伟的方向。
“即使看不到结果,也义无反顾”
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的阅兵式,刘伟有幸到城楼观礼。在国歌声中,老兵们颤颤巍巍地敬礼,全体起立行注目礼还礼,刘伟又落泪了。“我看到了那些先辈,他们不怕流血牺牲,才有了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对于下一代来说,我们也要承担起先驱者的责任。”
回想当初心理系硕士毕业后,进入教育学院攻读博士,刘伟说自己是带着很大的困惑的。
“我从2003年留校就开始探索体教结合,因为我觉得中国的体育体制不够完善。2005年我在韩校长的介绍下加入九三之后,继续推动这个事情。2007年,我给韩校长写了一个报告,韩校长转交给了陈至立,陈至立批示给教育部和体育总局。”刘伟说。
但是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国金牌总数第一之后,刘伟期盼中的“体教结合”依然没有实现。刘伟说,“我想不通。2008年金牌第一是一个里程碑,今后就应该向着更加全面,更加人性化的体育体制去发展了。但是2009年时还没有改革。我觉得,是我的眼光不行了,我看不准了,我的积累不够了。所以我想通过学习看看问题到底出在哪儿。”
没想到的是,读博的第一天,这个困惑就解决了。导师说:刘伟啊,一个国家制度的变迁,政策的改变,不是一个人或者一群人感性的努力,他要有客观环境的允许,最后要等待机遇的来临。
刘伟说自己当时感觉就是醍醐灌顶。所以从那一天开始,刘伟开始把自己定位为完善国家体育教育体制的先驱者,因为“先驱者就是即使看不到结果,也要不求回报、义无反顾地去做。”刘伟说。
幸运的是,刘伟看到了结果。
2020年,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联合印发《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从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完善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等多个方面对体教融合工作的发展提出规划和实施意见。当时刘伟兴奋地说,“体教融合迎来了春天。”
“体育精神”与“九三精神”的交汇处
体育自信是文化自信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体育事业取得伟大成就。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关心体育工作,亲自谋划推动体育事业改革发展,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推动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体育是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内容,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凝心聚气的强大精神力量。”
乒乓球运动能够成为中国体育人甚至社会各界的一股重要的精神力量,不仅仅是成绩带来的振奋,更在于国家荣誉、集体荣誉面前,运动员所展现出的不计得失和顽强拼搏。它所体现出的集体主义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也正是我们中华民族精神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对一个运动员来说,把自己的职业生涯与爱国主义情怀融合在一起,就是最强大的动力。因为我们身后站着的,是强大的中国。”刘伟说。
今天,中国有近1亿乒乓球人口,新时代的集体主义精神正通过这颗“小球”跳跃向更广泛的人民群众。
在爱国主义精神的指引下,坚持以科学方法为指导,甘为孺子牛,成为她对“爱国、民主、科学”的诠释;持续做好乒乓球国际交流事业和文化推广工作,成为她对“体育精神”的注解。在刘伟的身上,“体育精神”与“九三精神”交相辉映,融合成为一股爱国奋斗的时代力量。
来源:九三学社之声 文/ 孔瑶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