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分享
张醒时,就是一直被忽略、一直在追逐的无名英雄。1987年出生于锦州,张醒时的少年时光里,一边是吴浩,一边是台球。“15岁的时候,我总是和发小吴浩一起打球,我俩不是同学,只是有共同爱好的好朋友”。
世事无常,少年的惺惺相惜,在三年后画上句点。张醒时清楚地认知到,自己很难在人才济济的锦州出人头地,于是选择了向山东进军,“我们打球的时候,全国比赛没有那么多,打球出路少。18岁时,我就离开了锦州,来到山东烟台”。在烟台,一开始只是闯荡,后来变成了定居。“我在烟台遇到了喜欢的人,2018年成了家,就留在了烟台。”时过境迁,这份打小的友谊扛住了时间的考验,“我和吴浩现在也很好,他夺冠了我肯定要恭喜一下,这是必须的”。
如果说,杭州让吴浩再一次看到了山顶的风景,那么对张醒时来说,则是又一次倒在了攀爬的路上。看着发小吴浩的冠军簿上再添一笔,张醒时大方送出祝贺,“小时候,他打球就比我厉害,我一直在追逐他的脚步”。话锋一转,谈到自己的表现时,张醒时的语气里难掩落寞,“还可以,就是没休息好,有点可惜!”率先进行的璟点大奖赛,张醒时的战绩定格在32强。这是一个他能接受的成绩,却很难让他春风得意。尤其是32进16对阵郑肖淮那一场,13:15败北,末尾两盘的较量,张醒时完完全全输给了自己,“比赛就是这样,越想赢,负担越重”。
在含金量更高的璟点大师赛,未能挺进64强,显然不在张醒时的计划之间。从太原的32强,到杭州的96强,张醒时知道成绩在退步,也明白退步的根源,在于他对赢的渴望,超越了他对技术、对身体的掌控。任何一项职业运动,只要进入30岁,身体年龄都是必须被考虑的变量。张醒时已经 36岁,他和他的偶像C罗一样,需要成绩,更需要机会。不久前,山东璟点贾总抛来的橄榄枝,无疑是上天给他的又一份大礼。这一次,他决定,不再犹豫。
“贾总人很好,很客气,一点没有大老板的架子,相处很舒服,也给我讲了很多以后的发展趋势,我收益很多,也有了更多动力”,张醒时的机遇,源于他在恰当的节点,选择了合适的战场,并让不期而至的贵人,看到了他的实力与努力。“我觉得,璟点大师赛可以用完美来形容。三角框摆球的比赛,中盘斗智斗勇,非常有内容”,而立之年,张醒时目标明确,“下站我要打个八强,为集体争光“。一艘从烟台通往大连的游船,让张醒时遇到了命定的姻缘;一张四四方方的球桌,让张醒时的人生时刻充满了探险与热爱;横空出世的璟点大师赛,除了一纸签约,还将为张醒时带来什么?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