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分享
1961年-第26届世乒赛
北京:历史上的第一次
1961年4月4日,北京工人体育馆,当第26届世乒赛宣告开幕的时候,中国人拉开的绝非仅仅是一场乒乓球比赛的幕布,更是由此揭开了新中国体育的新篇章。
在此之前,中国还从未举办过任何世界级的体育比赛,而恰恰是在那几年,刚刚成立不久百废待兴的新中国又赶上自然灾害,世乒赛成了为全国人民提振士气的重要事件,时任国家体委主任的贺龙曾表示,一定要把北京世乒赛“办得像个样子”。
为了办好北京世乒赛,举国上下全都动员了起来。国家在经济极为困难的情况下拨专款修建了可以容纳1.5万名观众的工人体育馆,这座体育馆成为第一个被印在中国邮票上的体育馆,它也在此后的半个多世纪里承接了诸多国内外赛事,见证了中国体育发展的风风雨雨,为中国几代人留下不同的岁月记忆。
第一次作为东道主参加世界大赛,中国队的阵容也绝不能马虎。当时的国家体委从全国青少年比赛和第一届全运会中选出了170余名乒乓球运动员,编成4个队,分别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集中训练,经过三次比赛,最终选出了108名运动员,组成国家集训队,在北京进行训练,成为国球历史上著名的“一百单八将”。
凭借东道主优势,这“一百单八将”当中的男女各32名运动员最终入选了参赛大名单,64名运动员的代表团也成为了世乒赛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强大阵容。占尽天时地利人和的中国队没有让家乡父老失望,他们总共获得了3项冠军、4项亚军和8项季军。中国队历史上第一次获得男团冠军,也夺取了分量极重的男女单打冠军,邱钟惠同时成为中国体育史上第一位女子世界冠军。而男团决赛中,徐寅生挽救中国队不利局面的“十二大板”和容国团关键时刻的那句“人生能有几回搏”都成为流传数十年的经典。
北京世乒赛结束后,中国“乒乓强国”的地位得以确立,国际乒坛由此进入中日抗衡的新时期。也正是从那时起,中国的乒乓球明星不再只有容国团一个人,王传耀、庄则栋、徐寅生、李富荣、张燮林、邱钟惠、孙梅英……都成为国民偶像,乒乓热潮在中国大地上更加迅速地蔓延开来,乒乓球成为名副其实的“国球”。
第26届世乒赛冠军
男团:中国(容国团、王传耀、徐寅生、庄则栋、李富荣)
女团:日本
男单:庄则栋
女单:邱钟惠
男双:星野展弥/木村兴治(日本)
女双:亚历山德鲁/皮蒂卡(罗马尼亚)
混双:荻村伊智朗/松崎君代(日本)
1995年-第43届世乒赛
天津:低谷中的崛起
天津世乒赛和北京世乒赛之间相隔了漫长的34年,时代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国人对于举办世乒赛的重视和热情丝毫不减。为了办好这届世乒赛,天津也是举全市之力进行筹备,和当年建造工人体育馆一样,天津也从1992年就开始兴建天津体育中心。
1995年5月1日,第43届世乒赛正式开幕。来自124个国家和地区的77支男队、71支女队齐聚天津,再加上裁判、翻译、记者等相关工作人员,大约4500人投入到这场乒乓盛事之中,是当时世乒赛历史上规模最大、参与人数最多的一次。
回到赛场本身,第43届世乒赛对于中国乒乓球也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彼时的中国男队正在低谷中爬坡,从第40届多特蒙德世乒赛开始,已经连续三届无缘斯韦思林杯。天津世乒赛开始前,中国男队立下了“同仇敌忾、打败瑞典、誓夺冠军”的豪言,而中瑞两队也如约在5月8日这天站在了男团决赛的赛场上。
团体赛的胜败不仅在于球员的个人能力,排兵布阵亦格外重要。这场志在必得的男团决赛让国乒教练组在排阵上颇费了一番功夫,最终决定让王涛、马文革和奇兵丁松出战。一场五盘大战之后,中国队艰难战胜了瑞典队,夺回阔别6年之久的斯韦思林杯。当王涛拿下最后一分释放地倒在地上时,队友们冲入场地和他幸福地抱成了一团,这个经典的画面至今令人念念不忘。
借着男团这一场漂亮的翻身仗,随后的女团比赛和单项比赛,中国队全体队员越战越勇,最终包揽了全部七项冠军,而中国队上一次实现这样的壮举还是在1981年的诺维萨德世乒赛上,天津也成为中国队包揽七冠的第二块福地,七次响起的《义勇军进行曲》成为天津最振奋人心的记忆。
天津世乒赛还留下了很多不一样的印记:王涛/刘伟在这里实现了混双三连冠,获得了兹·赫杜塞克杯的复制杯;当时还是两员小将的孔令辉和刘国梁分获男单冠亚军,并由此开启了中国男乒的“双子星”时代。
在没有自媒体的时代,天津世乒赛的电视转播在国内造就了“万人空巷”的场景,而乒乓球的热潮也在普通百姓的生活中再次高涨了起来。第43届世乒赛冠军榜
男团:中国(王涛、马文革、丁松、孔令辉、刘国梁)
女团:中国(邓亚萍、乔红、刘伟、乔云萍)
男单:孔令辉
女单:邓亚萍
男双:王涛/吕林
女双:邓亚萍/乔红
混双:王涛/刘伟
2005年-第48届(单项)世乒赛
上海:乒乓百年的回归
对中国这个乒乓球大国而言,上海在乒乓球发展的历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1904年,上海一家文具店的老板把从日本购回的乒乓器材陈列在了自己的小店里,这被公认为乒乓球这项运动第一次出现在了中国。
在乒乓球进入中国百年之后,上海作为世乒赛东道主的身份终于姗姗来迟。2005年4月30日,第48届世乒赛在上海体育馆开幕。与此前的京津两地为世乒赛新建场馆不同,上海体育馆是一座历史悠久的“老馆”,这座建成于1975年的体育馆历经1999年和2005年两次改建,以现代化的姿态迎接世乒赛的到来。
上海世乒赛是世乒赛将团体赛和单项赛分开进行后首次在中国举办,虽然比赛项目变少,赛程也相应缩短,但其精彩程度不亚于此前的任何一届。对于中国乒乓人来说,似乎每一次我们成为世乒赛的东道主时,都是正在努力从一个困境中走出的时候。在上海世乒赛之前,2003年巴黎世乒赛,男单决赛场上没有出现中国队员的身影;2004年雅典奥运会,韩国人柳承敏力压王皓,抢走了这枚分量极重的男单金牌。对于被外界称为“梦之队”的中国乒乓来说,两年的阴霾已经够久,上海这一战不容有失。
男单赛场上,王励勤和马琳一路过关斩将会师决赛,最终来自上海的王励勤在自己的家乡笑到了最后,圣·勃莱德杯上第二次刻上了他的名字。也正是从这一战开始,世乒赛单打冠军的领奖台上再也没有站上过其他协会的运动员。
上海世乒赛对于张怡宁来说也是重要的里程碑,她在拿下2002年世界杯和2004年雅典奥运会女单冠军后,在上海斩获世乒赛女单冠军,实现了“大满贯”伟业。而对于整个中国队来说,上海世乒赛也是硕果累累,国乒队员不仅包揽了五个单项的冠军,甚至连亚军也仅仅“让出”一个——德国新生代男双组合波尔/许斯成为在上海站上决赛战场仅有的两名外协会运动员。
第48届世乒赛冠军榜
男单:王励勤
女单:张怡宁
男双:孔令辉/王皓
女双:王楠/张怡宁
混双:王励勤/郭跃
2008年-第49届(团体)世乒赛
广州:北京奥运的前哨战
在京津沪之后,世乒赛第一次来到了中国的非直辖市——广州。对于广州来说,世乒赛的意义不仅仅是一次国际大赛。2010年亚运会即将在广州举办,这也是1990年北京亚运会之后,中国第二次举办这一综合性体育盛会,在此之前举办世乒赛自然成为一次重要的练兵。2007年,作为广州世乒赛主比赛场馆的广州市体育馆改造工程也被列入了亚运会场馆的改造计划。
而对于整个中国乃至世界体坛来说,2008年的头等大事无疑是将于8月在北京举办的第29届奥运会。为了不与筹备北京奥运会相冲突,广州世乒赛在2月24日就开幕了,比通常的世乒赛开幕时间提前了两三个月。
根据国际奥委会和国际乒联的决定,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乒乓球团体比赛将取代双打比赛,成为正式比赛项目,而广州世乒赛恰恰是一场团体世乒赛,对于各协会来说,其练兵的重要作用无需多言。事实上,中国队也顺利完成了奥运会的“夺冠预演”,在男女团体的赛场上,中国队没给对手制造悬念的机会,双双成功登顶。半年之后的北京奥运会上,同样作为东道主亮相的中国乒乓球队也顺利地让五星红旗两次升起在团体赛场上。
第49届(团体)世乒赛冠军榜
男团:中国(王励勤、马琳、王皓、陈玘、马龙)
女团:中国(王楠、张怡宁、郭跃、郭焱、李晓霞)
2015年-第53届(单项)世乒赛
苏州:“新王”的诞生
2015年4月26日,世界乒坛聚焦在苏州国际博览中心,第53届世乒赛在这里揭幕,苏州成为中国第五座举办世乒赛的城市。这是“40+”时代的第一次世乒盛宴,五个项目没有出现一个卫冕冠军。
苏州世乒赛上,双打跨协会组合成为引人注目的亮点。彼时世乒赛场已经16年没有出现过跨协会组合的身影,2014年东京世乒赛时,中国提出希望重新允许跨协会组合参加世乒赛,以此推广乒乓球运动在全世界的均衡发展。在国际乒联通过这项提议后,中国队作为表率,在参赛的9对双打组合中排出4对跨协会组合,可谓诚意满满。特别是马龙和德国名将波尔即将出战男双的消息一出,立刻看点十足。
遗憾的是,马龙/波尔的组合过早遇到了后来的冠军张继科/许昕,没能走得更远,但许昕和韩国选手梁夏银搭档的混双组合则夺取了混双冠军。早在1977年伯明翰世乒赛上,中国队员杨莹和朝鲜队员朴英玉联手获得了女双冠军,那是中国第一次以跨协会配对的方式登顶世乒赛,在中国乒乓球队的世界冠军榜上,也一直记录着这样的“0.5块金牌”。38年后,许昕终于把这半块金牌凑了个整,而梁夏银带走的那半块更是成为韩国乒坛的一段佳话。
马龙虽然没能在男双赛场实现突破,但他在男单赛场笑到了最后。在苏州,马龙第一次捧起了圣·勃莱德杯,十年磨一剑的故事在他的身上完美演绎。当马龙紧握奖杯告诉记者自己在苏州没有遗憾的时候,每一个旁观者都知道,一个新的时代到来了;但在那一刻,或许人们也并没有想过,这将是一个多么辉煌的时代。
这一天是5月3日,苏州世乒赛最后一个比赛日,就在男单决赛开始前,中国乒协向徐寅生、李富荣颁发了中国乒乓球终身成就奖,这是中国乒协第一次颁出这个奖项。54年前,两位乒坛名宿曾经并肩站在北京世乒赛的男团冠军领奖台上,54年后,当世乒赛第五次来到中国,这份因传承而留下的感动也被深深刻在了苏州世乒赛的历史纪念薄里。
第53届(单项)世乒赛冠军榜
男单:马龙
女单:丁宁
男双:张继科/许昕
女双:刘诗雯/朱雨玲
混双:许昕(中国)/梁夏银(韩国)
2019年国际乒联年度代表大会上,中国成都获得了2022年团体世乒赛的举办权,世乒赛即将第六次来到中国。中国人喜欢6这个数字,它代表着顺利和平安。然而在那之后的几年里,因为新冠疫情的影响,世界乒坛显得并不那么顺遂——釜山世乒赛的几经推迟直至取消,让我们等这场团队大战等了四年;进入2022年后,成都世乒赛的开幕时间也从4月推迟到了9月底。但这一刻终究还是来了,带着所有乒乓人的期待,也继续书写着中国与世乒赛之间的东道主故事。
来源:乒乓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