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分享
“竞技体育和打乒乓球残酷的另一面,是快乐和热爱,是这些让我愿意继续打球。”
——刘诗雯
2012年伦敦奥运会,刘诗雯挂着中国女乒的“P卡”,是替补队员。替补队员佩戴的证件在比赛开始后不能进赛场,想看球只能爬上高高的看台,或者通过训练馆的小电视观战。刘诗雯还记得“这张P卡证件除了不能进赛场,还比正式参赛队员的证件少了一个刀叉图标。有刀叉可以进食堂吃饭,我要拿一个特制的饭票才能去”。看着奥运赛场上闪耀的五环标志,刘诗雯“激动得想马上打比赛”。中国女乒拿下伦敦奥运女团冠军时,赛场外的刘诗雯跟着一起开心,“拿冠军的那一刻我很开心很激动,我陪练到位了”。2012年的伦敦奥运会给了刘诗雯非常大的力量和勇气,参加奥运的渴望照亮了她心里“怕输”的阴霾。
▲2012年伦敦奥运会
2013年初,乒超联赛2012-2013赛季结束,刘诗雯是山西大土河·华东理工俱乐部的一号主力,她在帮助队伍拿到联赛冠军后说:“联赛夺冠给我的感触挺深,拿到比赛最后一分的那个瞬间,激动的感觉不亚于我第一次拿世界杯单打冠军的时候,甚至比那时还要强烈,因为这是我第一次在团体赛中,亲自上场拿到冠军。”因为是第一个亲手打下的团体冠军,刘诗雯捧着联赛冠军奖杯,感觉到无比珍贵。
▲2013年女子世界杯
挺进2013年巴黎世乒赛女单决赛,刘诗雯算是完成了自己在世乒赛上的一步突破,但最终2比4不敌李晓霞,没能完成自己赛前设立的夺冠目标。2014年刘诗雯迎来了世乒赛和亚运会两次团体赛。东京世乒赛,刘诗雯在女团决赛中打得酣畅淋漓;仁川亚运会团体决赛,与莫斯科世乒赛一样,刘诗雯还是第二个登场,等到她上场的时候,球队又是0比1落后,甚至自己在重压下又丢掉了一局也和莫斯科世乒赛一模一样。在莫斯科,刘诗雯因压力巨大而崩溃,但在仁川,刘诗雯连赢3局,3比1实现逆转,同时吹响了中国队反攻的号角,她漂亮地通过了团体赛这一考验。
▲2014年东京世乒赛
▲2014年亚运会
2015年,刘诗雯第二次闯入世乒赛女单决赛,3比4不敌丁宁,即使比两年前的自己又向前突破了一局,但距离她的夺冠目标还是差了很大一步。经过蛰伏磨砺,刘诗雯在2016年的团体世乒赛上终于发光了,她不再是2012年团体赛决赛的冷板凳,也不是2014年团体赛的三号,她在吉隆坡团体赛决赛中第一个出场,用3比0为中国队开了好头。那场比赛她打得自信又释放,既有激情又有霸气。
▲2015年苏州世乒赛
2016年里约奥运会,刘诗雯终于踏上了她梦想中的奥运赛场,团体赛她发挥稳健,这次中国女乒登上团体冠军领奖台时,刘诗雯和队友们站在一起,沉甸甸的奥运奖牌终于真实地挂在了她脖子上。
▲2016年吉隆坡世乒赛
▲2016年里约奥运会
2017年和2018年,刘诗雯走入低谷,成绩下滑、伤病增加,同时还要面对年轻一代选手的强势冲击,“在这两年里我赢不了球,我真的想过放弃,我看不到希望,甚至已经看不到奥运会这个梦想了”。但在这样的低谷期里刘诗雯没有放弃,才能有机会迎来触底反弹,才能将奥运的希望一直保留。
▲2017年杜塞尔多夫世乒赛
▲2018年哈尔姆斯塔德世乒赛
2019年,刘诗雯的职业生涯有了重大突破,获得了布达佩斯世乒赛女单冠军。“世乒赛单打冠军对于我来说,是个历史性的突破,是我一个新的高度。”刘诗雯“十年磨一剑”终成冠军的故事感动了很多人,但对于她自己而言“不是十年,是二十多年的日复一日。很幸运的是,我拿到了世乒赛冠军,我有机会继续展望梦想,终极的梦想是希望能够参加一次奥运会单打。”
▲2019 年布达佩斯世乒赛
圆梦世乒赛女单冠军后,刘诗雯一直在与伤病作斗争。高强度的训练,再加上刘诗雯对自己越来越高的要求,让她身体上承受的压力比以前更多。2020年,刘诗雯因伤缺席了地表最强直通赛和卡塔尔公开赛,奥运宣布延期后她选择做手术,这是为了奥运也为了延长职业生涯的一次冒险,刘诗雯要自己承担起这份结果,接受身心两方面的考验。“我隐约能感觉到,距离参加奥运单打和实现大满贯的这个梦想越来越远了。”刘诗雯把这份失落藏在心底,伤愈回归后的她为了一直帮助她的国乒团队,尽着自己最大的努力。
▲2019 年布达佩斯世乒赛
东京奥运会混双领奖台上,刘诗雯拿起奖牌戴在搭档许昕的脖子上,这不是她事先想好的,“当时我很难过,但我不想在领奖台上哭,想用这样方式安慰搭档也安慰自己”。接着,因伤退出团体赛的刘诗雯在看台上为女乒加油,“希望整个球队能够完成目标,就是那时我最大的心愿”。刘诗雯的经历,让她的内心充实和圆满,“这么多年的经历给予我的成长和收获,不亚于一个奥运冠军”。
▲2021年东京奥运会
陕西全运会,刘诗雯为广东女乒站好了她在全运赛场的最后一班岗;2022年的WTT赛场上,刘诗雯放下了竞争的压力,纯粹地为了热爱而战。“我也想过,我现在的目标是什么?或者是我将以什么样的姿态再出现在赛场上?”刘诗雯的答案很简单,珍惜每一场比赛,珍惜站在赛场上的每一分钟。
来源:乒乓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