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分享
2021年9月3日,张秋华接到民政局的电话,通知她北京市东城区乒乓球运动协会的社会团体法人登记证书办好了,虽然当时已经将近下班时间,张秋华还是“一刻也不能等”地将证书接回了东城乒协。经历了11个月的申办,东城乒协终于成为了正式法人组织,东城乒协执行副主席张秋华成为了法人代表。
▲张秋华(前排右一)与恩师叶佩琼、李世铭(前排右三、右二)及北京队队友们合影。
“拿到证书的那一刻我很激动,这个过程中帮助我的人太多了,东城乒协成为法人组织后,就意味着协会实体化了。”申办过程中,一直奔波的张秋华听到不少心疼她的声音,老前辈问她70岁了还忙前忙后干什么?张秋华答:“我是为了东城区乒协和体校将来各方面工作开展便利,我觉得我有这个责任做好这件事。流泪、搭钱、受累都没关系,我奔着我这个目标,一定要把协会法人组织申请下来。”
上世纪60年代,张秋华是北京队师从邱钟惠和叶佩琼的乒乓球队员;70年代,张秋华成为东城体校的乒乓球教练员;在教练员和东城体校副校长的岗位奋斗了30余年后,2007年张秋华退休了,但她一直没有离开乒乓球,她在东城乒协办赛教学,得到北京市体育局的认可,终于成为了东城乒协法人代表。“我这人做事就两点,认真,诚恳”,张秋华说,“我从来没想过离开乒乓球,《乒乓世界》一说要写写我,我脑子里的第一个想法就是:乒乓球是我一生热爱和奋斗的事业,也是我的生命”。
为东城区拿金牌,孩子家长都放心
张秋华读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因在学校里获得乒乓球比赛前三名,得到了进入东城区体校训练的机会。1964年,乒坛名将邱钟惠和叶佩琼到体校挑人,12岁的张秋华和其他3个女孩加7个男孩一起组成了当时的“小北京队”。“我在北京队接受专业训练13年,受到邱钟惠和叶佩琼两位恩师的指点,学到了一生受用的本领。”张秋华25岁从北京队退役,来到东城体校做乒乓球教练员。
“在我30余年的体校教练生涯中,每天都在努力完成我做运动员时没有完成的梦想。”张秋华如是说,几十年如一日的付出,体现着她对乒乓球事业的追求。在体校任职期间,张秋华作为北京市业余体校教练教研组组长,带领东城、西城和海淀体校,在市体育局训练处的领导下,完成了四级训练体制。在北京市运动会上,乒乓球项目的12块金牌,张秋华所在的东城体校可以拿走9枚。“成绩在北京市遥遥领先,得益于我们的教练员和运动员艰苦努力的训练。”
▲张秋华和她的原北京队队友、比利时功勋教练王大勇。
80年代末的一次带队比赛让张秋华记忆犹新,她和当时同样为东城体校教练的闫永国带队,大年初三去安徽合肥打比赛,正月十五回程时火车上人太多,座位全被占了,列车长建议他们坐下一趟车返京。“我说绝对不行,当时我们还用电报发消息,已经通知运动员家长到车站接人了,必须准时把队员们送回去。”于是张秋华和闫永国将队员们安顿在餐车上,两人一直站在车厢中间照顾大家,一刻都没坐下休息。“当时甚至都没觉得累,一心想着把队员平安送回北京。”
有的队员个性足,听到教练批评觉得委屈,把训练场的挡板从头到尾都推倒了,家长带着队员来找张秋华道歉,张秋华反倒说:“打乒乓球有点性格是好事。”张秋华就是这样,看队员们总是能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队员输了球会急,这也有他们积极的一面,因为想赢,觉得自己进步慢才会着急”。张秋华认为,想让队员有自信,就要看到他们的优点去表扬他们。表扬有,要求也有,张秋华的队员从6岁开始训练,她要求他们即使用拼音也要每天写训练日记,养成训练后动脑筋的好习惯。
张秋华的处事风格和责任心,让她得到了队员和家长们充分的信任。有的家长甚至说:“只要张教练带队,天上下刀子我也让孩子顶着案板跟张教练去比赛!”除了带队员训练比赛拿好成绩,张秋华也帮助想上学深造的队员联系学校,一心为体校的队员们着想。在香港打球的王晶、在奥地利生活的李嫱冰这些大家耳熟能详的运动员也都是张秋华的学生,现在张秋华的一批批队员们已经走入社会,但还都经常和她联系,对她就像对待家里的长辈一样,又敬又爱。
用心学习,用态度成事
当教练员期间,张秋华时刻想着充实自己。“教练员需要各方面的提升,需要用理论武装自己。”张秋华在执教期间去北京师范大学体育系深造,“运动员退役下来可能会教得不错,但实践也需要和理论结合,才能提升。我在北师大学习的两年,对自己一生都有很多帮助”。
走出校园后的张秋华没有停止学习,她会随时在与乒乓前辈的交流中学习经验。“有一次和徐寅生有了交流的机会,他毫无保留,几句话就将我点拨得很清晰。小队员初期训练距离球台很近,一口气打20板这个要求可能练两节课就可以完成,徐寅生告诉我,近台容易远台难,发力容易轻打难,快容易慢下来难。我自己体会确实如此,近台打球可以借力,退台就借不到了,快速击打在上升点就可以,但要想慢下来就需要自己去理解和掌握了。”遇到国家队的教练时,张秋华也绝不会放过听课的好机会。“除了当面请教,我也喜欢观察其他教练执教,比如他们做场外指导的时候我就坐边上听,只要自己留意,就能学习到很多东西。”
▲1992年,香港和东南亚地区发行的这版《乒乓基本功》录像带,由张秋华作为导师录制。
在教练岗位上兢兢业业的张秋华,1995年被评为国家高级教练员和北京市高级教练员,从教练到体校副校长,再到退休,她一直没有离开过乒乓球和体育。“原来我也在东城乒协担任一些工作,退休后就基本负责在东城区搞乒乓球比赛,包括和谐杯这种传统比赛,体育局领导也找我一起帮忙组织。”不计较个人得失,做事诚信又认真的张秋华在北京乒乓球圈结识了众多好友。现在东城区乒协和地坛体育馆达成合作,体育馆二楼的乒乓球室正在装修,以后将会和乒协合作使用。
张秋华一直活跃在北京市和东城区的乒乓球活动中,“很多老同事也和我一起奋斗,但也有人劝我歇一歇,可在我看来,乒乓球就是我一辈子要干的事业,我要做就想做到极致,做到无怨无悔。我退休后无职无权,办事靠什么?我就靠做事的态度,让和我打交道的人知道,我是认真想完成一件事”。
张秋华做事认真的态度,让财政局和税务局的领导在她申办协会社会团体法人证书的过程中,给了她很多支持;养老院的老板也提供资金和会计帮助张秋华,东城乒协主席颜华更是张秋华坚实的后盾;就连张秋华在银行办业务时接触的业务员,也被她认真的态度打动。“在完成这件事的过程中让我特别感动的是,大家都愿意帮助我小小的张秋华,有了这么多人的支持,我更觉得要做好协会实体化这件事。与乒乓球和乒乓人打交道这么多年,我觉得我做的事就是帮助别人,快乐自己。”
教球不停,育人不止
退休后的张秋华除了做东城乒协的日常工作和办赛,也没有放下球拍,继续教着亲朋好友和小朋友打乒乓球。“在先农坛(北京队)时练出了我不怕困难的韧劲儿,平时打球做事,我也有自己的原则,比如约好的时间我绝对不会迟到,比如我要求自己出门一定要收拾得干净整齐,我带队打比赛时队员们穿的也一定是整齐的新品。还有就是为人处事心要大,不要斤斤计较。”
张秋华即使在做按小时收费的课外班教练时,也秉承她一贯一丝不苟的作风。“有个学生,我教他打1小时,但是这1小时里他没有完成我们的训练计划,没有达到我们的目标,我就一直给他练同一个内容。孩子说,张老师下次练行吗?换一个内容行吗?我都摇头说不行。最后那节课上了1小时45分钟,家长要给我两个小时的费用,我说绝对不要,我教的就是1小时的内容,完成的也是1小时的训练效果。”学生家长特别感谢张秋华,其他课外班老师都不会这么要求他的孩子,家长跟张秋华说:“教会他认认真真上课并完成目标,会让他终身受益。”
张秋华在当教练员方面很有心得,目前她正期待着与中国乒协以及北京市乒协合作,把教练员岗位规范做起来。“教小孩子打球也是一门学问,有的教练怪小孩淘气,但其实是教练自己没有给小朋友讲明白,小孩子也有自己的思维,也都很讲道理。”
▲张秋华和她的队员们
张秋华认认真真做的每件事都离不开乒乓球。“我觉得打乒乓球真的是很好的平台,我永远都不寂寞,而且在与乒乓球打交道的过程中,我越来越爱乒乓球。乒乓球给我带来了朋友,带来了乐趣,带来了健康。我前一段时间去医院看病,医生问社保卡是我本人吗,直问我是怎么保养的。”张秋华开心地聊起坚持打乒乓球为她带来的得意事。
“其实到现在,我没有一天觉得自己已经退休了。和乒乓球在一起的日子,每天都充实和高兴。我离不开东城乒协,离不开乒乓球。我也没把自己当成老太太,之前办比赛的时候,我都是自己开车去赛场,咱走上赛场,还是穿最新款的运动服,一直教队员自信自强,我自己也得做到。”张秋华在回顾了与乒乓球打交道的日子后这样说道,“我没有什么高端的口号,就是实实在在做事,认认真真做人。我相信一定还有更大的平台在迎接着我,我现在依旧要继续努力,把东城乒协这个平台做得越来越好。”
▲东城乒协在成为社会社团法人组织后进行第一次会议
北京市东城区乒乓球协会领导机构成员由下列人员组成:
主席:颜华 东城区政协副主席
执行副主席(法人代表):张秋华 东城区运动学校(退休)
副 主 席:郑青云 北新桥街道办事处工委书记(退休)
王越 东城区少年宫主任
韩仲元 东城区运动学校校长(退休)
张金峰 北京兆如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秘书长:郭峰 东城区运动学校乒乓球教研组组长
副秘书长:刘淑玲 北京市地坛体育馆(退休)
监事长:朱传芳 东城区人大办公室主任
来源:乒乓世界 陈偲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