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分享
蹦床公园近年来风靡全国。因蹦床是一项有助于青少年综合体能和协调性发展的运动,加之蹦床公园场地够大,跑、跳、翻、滚不受限制,可以尽情撒欢,所以蹦床这项运动也深受年轻人、尤其是3-15岁儿童的喜爱。 但与此同时,蹦床项目对运动技巧和运动能力的要求较高,腾空跳跃运动过程中安全保障措施稍有不当,市场经营主体如果缺乏成熟的运营经验,安全问题就会层出不穷。
对此,国家体育总局体操运动管理中心与中国蹦床与技巧协会一直深度重视蹦床运动在群众中的安全问题。“安全生产是市场经营的红线”——在这一指导思想下,近年来,不仅推出了《大众蹦床行业标准》,倡导的安全措施和举措也在层层加码,不断升级。在长期不懈的宣导下,越来越多的蹦床运动经营场所趋向正规化,合规安全经营,让消费者玩得开心,玩得安全,推动大众蹦床运动健康发展。
一、行业标准发布 有章可循
早在2019年6月,中国蹦床与技巧协会就发布了第一版大众蹦床行业标准《开展大众蹦床运动的基本标准与要求》,首次以官方的形式,对于蹦床公园的运营管理规范提出了标准和要求。 从此,蹦床公园不再是大众印象中那个简单的儿童游乐场,而是一个需要具备行业标准的大众体育运动场所;为更好地规范蹦床场所经营秩序,维护蹦床运动参与者合法权益,2021年12月22日,中国蹦床与技巧协会和中国体育用品业联合会又联合批准发布了《蹦床场所配置要求》(T/CTSAA 001-2021、T/CSGF 013-2021)和《小蹦床》团体标准(T/CTSAA 002-2021、T/CSGF 014-2021),并正式实施。这一次是从设备安全、场所硬件配置的角度,又一次对蹦床公园的安全标准进行了提升。
二、安全宣导定期进行 人员持证
标准的出台不是目的,落实和执行最为关键。作为一项新的行业规范,为了落实大众蹦床公园的安全标准,中国蹦床与技巧协会倡导蹦床行业中有影响力的品牌和企业率先落实执行,并以抖音短视频和公众号等自媒体的形式宣传。
中国蹦床与技巧协会还组织开展了全国范围内的蹦床场馆安全员和教练员培训,倡导持证上岗机制。从2019年正式开始至今,各省市体操蹦床协会,累计开展了10余场“大众蹦床安全监督员、大众蹦床指导员、大众蹦床裁判员”培训班,累计培训了安全监督员近300余人,大众蹦床指导员、裁判员900余人。
此外,中国蹦床与技巧协会邀请退役蹦床运动员、蹦床行业运营管理者以及协会工作人员,对来自全国的蹦床场馆经营者和工作人员进行了一系列深入细致地安全培训,如游客入场安全培训、安全员如何站位,保护动作如何做、发生扭伤如何第一时间施救等,并且以培训结业考核做为合格标准进行证书发放,真正将安全运营落实到细节之中。
三、蹦床场所抓落实 防微杜渐
《蹦床场所配置要求》行业标准文件中,明确说明了蹦床运动经营性场所规范化运营的一系列具体举措,其中包括场所管理制度、人员要求、场所要求等。涉及范围包含但不限于消防要求、人员持证上岗、设备设施要求、设备安全检查、应急管理方案、场所保险要求、各项安全警示提醒与说明,入场人员要求等方面。
作为经营性场所,除了要深入学习、深刻理解行业标准内的各项细则,还要制定更加有效的安全经营方针,才能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
就像X-JUMP蹦床运动中心的创始人周锐峰所说,行业标准的发布与落实执行,是我们这个行业的指明灯。我们希望能通过行业标准来不断查找和完善自身对于安全方面可能存在的不足,为每一位消费者提供一个安全有保障的运动环境。
四、消费者该如何安全地参与蹦床运动?
《蹦床场所配置要求》行业标准文件中,对于参与蹦床运动的人群也明确了规范要求,涉及的范围包括但不限于:
参与蹦床运动应该穿着专业运动服与蹦床袜、不能佩戴尖锐物品进场、饮酒或身体患有如高血压、心脏病、神经失常、失明、耳聋等疾病的人员及孕妇禁止进入运动区域。进场需阅读签署安全免责声明书,并投保个人运动意外险后再入场,做好自身安全保障。
在场内游玩时间不宜超过2小时,在蹦床上不要轻易尝试空翻类的动作,防止意外受伤。对于未满12岁(包含12岁)的儿童,要有监护人在场,对于儿童的安全负责等。
其中最重要的一项举措是“个人运动意外险”的配备,是真正能从权益保护的角度给予消费者保护的一项措施,是事后最强有力的保障。 因此,消费者在游玩时也可将场馆是否投保个人运动意外险作为场合安全措施是否到位的一项重要考量标准。
JUMP360极限蹦床全国连锁蹦床品牌总经理陈宗麟表示,其公司在2015年成立之初,就把顾客游玩的安全性放到了首要位置。公司每一家门店每年在保险项目上的投入达到近20万元,其中包括场所的公众责任险,员工的保险以及顾客个人运动意外险。
陈宗麟说,大众蹦床行业早期发展阶段,由于大部分从业者经验不足,忽略了安全的重要性,间接造成了安全事故的发生,也让蹦床这项运动贴上了很多不好的标签。但他坚信随着行业标准的发布、社会各界的监督,蹦床市场将会逐渐走上更加规范化的道路。
五、蹦床行业协会的呼吁
中国蹦床与技巧协会制订的行业团体标准是市场监督部门、社会媒体、行政执法部门监督、管理蹦床场馆的重要依据之一,也是规范行业健康发展的必要举措。
标准的内容既充分保护消费者的安全、兼顾了蹦床场馆经营者的合理诉求和合法权益,同时对于监督管理者来说指标清晰、程序便捷,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随着修订版体育法的实施,蹦床公园行业有望迎来督查机制。
全国蹦床公园经营性场所应当积极落实响应蹦床行业标准,减少安全风险,杜绝重大事故的出现,为大众蹦床运动参与者提供一个良好健康安全的体育健身场所,发挥蹦床运动在群众体育中的重要健身作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