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分享
每年5月,是首都高校大学生乒乓球锦标赛团体赛的赛期。去年的这个时候,北京理工大学乒乓球队在这项比赛中拿到了乙组的女团冠军,这对学校来说是一个重要的突破。队员们都心气十足,球队主教练李京生也有着他的新目标和规划,他希望女队在今年的比赛中延续好成绩,也盼着男队同样可以有所突破,打进8强。
然而5月的北京遭遇了一波新冠疫情的起伏,比赛无法如期举行了。但队员们没有气馁也没有松懈,整个“五·一”小长假大家都没停下训练,不过与往常不同的是,根据防疫需要,老师不能进行线下授课了,训练变成了学生们自己练。李京生倒不会因此担心训练质量,在他眼中,自己的队员不但个个是学霸,在球场上也都是极度自律的孩子。球队成绩越来越好,李京生把功劳都记在了队员们身上,“他们因为酷爱乒乓球而努力,我真的没做啥”。
乒乓启蒙人是位美术老师
正如自己的名字,李京生,生在北京长在北京。刚上小学的李京生对学习不怎么“来电”,心思全在玩上,那时候踢足球是他的第一爱好,直到遇见了那位美术老师。美术老师乒乓球打得很好,就在学生里选了十来个孩子,跟着他一起打球,李京生就这么误打误撞地闯进了乒乓球的世界。
上世纪80年代的北京,已经有不少中小学成立了很专业的乒乓球队,这所地处房山的厂矿子弟学校实在是名不见经传,一位美术老师带领的乒乓球队也显得不那么正规。然而在一次北京市少年宫组织的全市中小学生乒乓球赛中,李京生和队友们出人意料地获得了团体亚军,这不但让老师和同学们异常兴奋,更是吸引了乒坛名宿庄则栋的关注。
“庄老先生觉得我们这拨孩子不错,每个周末都大老远地跑到房山来给我们指导,持续了一年多的时间,那段时间大家的技术水平提高得非常快。”在乒乓球这件事上,李京生的学生时代足够幸运,有一位热爱乒乓的老师启蒙,有一位曾经的世界冠军指点。
“我的乒乓球老师球打得好,画画当然也好,后来他还创作了一部漫画叫《乒乓小将》。”对于恩师,李京生打心眼里敬佩。老师带过的队员有不少都“吃了乒乓球这碗饭”,90年代的时候曾经有连续6年,每年都有一个来自这支球队的孩子考上北京体育大学乒乓球项目,李京生就是其中之一。1998年,从北体大毕业后,李京生就来到北京理工大学,成为一名体育教师。
学霸打球也很“卷”
刚来北理工的时候,学校的乒乓球队有特招名额,队员们成绩一直不错。球队老教练即将退休,李京生就接手了这支球队,带队按部就班地打了几年比赛,也拿了一些好成绩。然而在2003年前后,根据教育部的政策,各大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名额进行了缩减和调整,北理工乒乓球队的特招名额被裁掉了。
习惯了在赛场上真刀真枪地拼杀,突然的落差让李京生有些茫然,他也尝试着带普通生组成的球队,但感觉总是不对。这种别别扭扭的感受直到2010年才被李京生摆脱掉,普通生就不能打出个样子来吗?李京生不信。在校方领导的支持和鼓励下,李京生重新振作了起来,开始在普通生里物色“高手”。
北京理工大学是国内的一流高校,能考上这里的学生个个都堪称“学霸”。“学霸们”不但专业课成绩好,练起球来也“卷”得很。“今年寒假,有几个队员腊月二十八才回家,我后来才知道他们一放假就自己跑到正定训练去了,在那儿待了半个月,回来效果确实不错。”和李京生带队的初衷一样,学生们打球也是出自极单纯的热爱,毕竟他们不靠打球考学,也不靠打球就业,学校对他们的参赛成绩也没给任何压力,他们就是喜欢打球,当然也喜欢站在赛场上感受成败带来的激情。
2020年首都高校团体赛,是北理工女队阵容最优的时候,一个上研究生的老将,加上两个大一新招进来的优秀队员,三个人实力均衡,参赛是朝着夺冠去的,结果半决赛输给清华大学,拿了个季军。大一新生里有个才16岁的女孩,来自北理工学霸中的学霸聚集的徐特立学院,一直优秀的她和队友们回来之后有一万个不甘心,硬是磨着李京生去找物业申请场地,把一周两练加到了一周三练,这样的节奏也延续至今。
2021年的比赛,北理工女队又在半决赛对上了已经蝉联好几届冠军的清华队。一年的卧薪尝胆没有被辜负,3比1,北理工战胜了强大的清华,又在决赛中赢下北师大,获得了梦寐以求的冠军。拿下最后一分,三个姑娘流着泪冲到教练席,一把抱住了李京生。李京生不是个喜欢情感外露的人,他说当时被女生抱得“特别不好意思”,但内心的激动其实和队员们是一模一样的。
被问到“带队打出好成绩的诀窍”,李京生笑着说“没有”,“都是孩子们自觉自律,我也就是给他们发发多球,配合一下训练”。事实上,与技术上的指点比起来,李京生更多地是给队员们传授临场经验。
拿到北京市冠军之后,北理工队参加了同年举办的全国大学生阳光体育乒乓球赛。比赛是男女混合团体赛,在女队的强大实力带动下,男队员们也发挥出了高水平,北理工终于登上了全国比赛的冠军领奖台。“把各个体育项目全加起来,这是北理工时隔15年再次拿到全国冠军。”李京生自豪地说。
李京生是学校小球教研组的负责人,不光带着乒乓球队,还是网球队的助理教练,每周还有10节普通体育课要上。忙忙碌碌的李京生虽然马上就要“奔五”了,但学生们都说老师的心态也就30出头。“天天和年轻人在一起,他们又不让我操心,我都觉得自己越来越年轻了。”
红红火火的校园乒协
尽管肩上的任务多,但李京生倾注最多心血的自然还是乒乓球。2007年,北理工良乡校区正式启用,学校的主校区也慢慢迁移到了这里。随着良乡校区的发展,学校的乒乓球协会也成立起来。“喜欢打乒乓球的学生太多了,一个学校乒乓氛围的调动不能光是校队的那30来个人。”李京生说,学校乒协的成立,自己也只是协助学生。事实上他一直奔走在校园里协调各方力量,并且对自己的队员——学校乒协的骨干们——进行指导和培训。“然后就是他们自己操持了,我只是在比赛的时候去看看,比赛完了给学生们颁个奖。”李京生笑着说。
在这些队员们的运作下,校乒协办得红红火火。跟着李京生学到了不少为师之道的队员们也当起了小教练,他们自发搞起义务乒乓培训,周末的时候利用半天时间,教那些对乒乓球感兴趣的同学打球。学生之间自发的传承有着惊人的力量,校乒协每年都能招到百十来个新成员,目前已经达到了700多名会员。
队员们也谨记着李京生说过的话,“比赛是最好的训练”。像北京市的高校比赛一样,北理工每年也有两次乒乓球比赛,一次团体,一次单项。以校队为班底的乒协骨干们自己进行赛事编排,自己搞裁判培训,每次比赛的参赛人数都能达到200多人。乒乓球在校园里遍地开花的同时,队员们也在一方球台之外得到了更多锻炼。
和队员们相处久了,李京生最大的感受就是“感动于他们对乒乓球的热爱和执着”。去年年底的北京市高校单项赛上,北理工拿到了乙组男双冠军,男孩子们也有了突破。正是蒸蒸日上的时候,珍贵的参赛机会却因为疫情可能又要缩减了,但李京生说队员们并没有因此泄气。“比赛只是检验训练成果的一种方式,他们打球只是出于爱,酷爱!”
来源:乒乓世界 孟雁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