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正文

评论

分享
微信扫码分享
彼得·艾伯顿击败斯蒂芬·亨德利赢得世锦赛冠军20周年记
关注

艾伯顿为实现自己的终极梦想而准备出的决心和战斗力达到了几乎令人恐怖的程度。

7.jpg

当斯蒂芬·亨德利在2002年世锦赛的半决赛中击败罗尼·奥沙利文之后,也许这位克鲁斯堡之王已经暗暗的展望自己在克鲁斯堡赢取第八冠的可能性,毕竟夺冠路上最大障碍已经在半决赛上被他挑落马下。

文/Hector Nunns,《The Sportsman》

在奥沙利文赛前夸下海口说要把亨德利“送回他回苏格兰乡下”的劲爆之语后,这场亨德利与劲敌“火箭”的高调对决一直处于一触即发的紧张感之中。二人之间的半决赛的紧张感仿佛决赛的提前预演,即使曾经在克鲁斯堡战无不胜的亨德利也会不免受到这种气氛的影响。

艾伯顿曾在1996年的世锦赛决赛中大比分输给了亨德利。而来到2002年,几乎没有人看好亨德利在决赛的对手艾伯顿,没人会相信艾伯顿会有比6年前更好的表现。但所有这些人都没有想到的是,艾伯顿为实现自己的终极梦想而准备出的决心和战斗力达到了几乎令人恐怖的程度。

那时的斯诺克赛场上充斥着个性满满的球员,而彼时31岁的艾伯顿凭借其优秀的防守技能和低调谦逊的性格赢得了些许声誉。但我们仍然记得,艾伯顿1995年在大师赛决胜局清台赢下亨德利时那一次次的挥拳和张扬的怒吼。

亨德利回忆说:“当他在1995年的大师赛上打进那颗咖啡球时,他完全疯了……当你坐在他的对面时,你不会喜欢他那样的动作,对你的对手非常不恰当。我和彼得的交手记录一直是我占优。但我在半决赛中对阵罗尼,那感觉就像决赛。潜意识里,甚至是有意识地,我认为彼得不可能在四阶段的决赛中击败我。”

8.jpg

艾伯顿在半决赛中以17:16战胜了马修·史蒂文斯,在那一场堪称惊心动魄的比赛中,艾伯顿在对手手握赛点的情况下连赢三局取胜晋级。这场逆转取胜让艾伯顿进一步相信,尽管他将亨德利比喻为“斯诺克界最庞大、最具破坏性、最凶猛的大白鲨……他是一台残暴的杀人机器”,但艾伯顿仍旧认为自己还有在决赛登顶的机会。

艾伯顿说:“我在那届世锦赛上表现出色,我心里明白我有机会成为世界冠军。我确信经验丰富的斯蒂芬会有自己出场即可获胜的那种浅浅的自信。1996年决赛中他大比分胜过我确系其中一个因素。但这一次我已经准备好了。我们都百分之百地相信我们自己会赢。”

如果亨德利还在怀疑他对决赛的考验还没有做好心理准备,那么这些担心在比赛开始后就真的成了噩梦。艾伯顿一开场就取得了4:0的领先,尽管亨德利尽力追赶但初始阶段的劣势还是使得他在第二阶段结束后以6:10落后。来到比赛最后一天的第三阶段,亨德利将比分追至12:12。也许在整个克鲁斯堡之中,也只有艾伯顿自己坚信自己能赢,大家都觉得这是亨德利上演好戏的前兆。亨德利自己也承认说:“在12:12的时候,我绝对看好自己再夺冠军,从而实现对自己保持的世锦赛夺冠纪录的超越。”

9.jpg

当亨德利以14:12领先时,一切看来即将按照大家期望的方式发展。但是当艾伯顿将比分追到14:14时也就预示着他早已驱散过往的阴霾,坚定而不可动摇的维护着自己的信念。尽管艾伯顿在17:16时打丢黑球从而让亨德利将比赛逼入决胜局,但艾伯顿依然没有被打倒。

沮丧的亨德利说:“你只想在决胜局中得到一个好机会……他有几次长台进攻本可以给我留下轻松的上手机会,但他没有,他打出了连续得分,我没能拯救自己。即使在17:17时,我也很有信心,所以你必须给他点赞,特别是他在之前的一局中打丢过了一个致命的黑球。”

“这是我在克鲁斯堡最糟糕的时刻——2002年的决赛和1997年对肯·达赫迪决赛,我都觉得我应该赢,还有我1991年卫冕那年对史蒂夫·詹姆斯的四分之一决赛。”

然而,在一场至关重要的决赛之后,艾伯顿成为了最后的胜利者。他让亨德利世锦赛八冠梦破碎,他也为自己赢得了世界冠军的荣耀和职业生涯最高光的时刻。

艾伯顿说:“我在17:16赛点领先时错过了一个很好的获胜机会,所以我所能做的就是在决胜局中用尽一切力量。我要求自己做得更多,我也找到了更多。在最后一局中,我的嘴巴从来没有那么紧张的干涩过,能够挺身而出并赢得比赛是一种不可言妙的感觉。除去世锦赛决赛的光环,这场决赛本身就是一场极为伟大的比赛。”

全部评论
0
表情
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