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分享
经过两年的惨淡后,2022年的中国三级联赛转会市场突然“火爆”起来,尤其是“不限购”后,三级联赛转会人数基本可以确定创造了历年来转会人数之最,有几家俱乐部引进的球员人数甚至超过20人。
但火爆背后,其实是心酸,很多球员都是背负着“欠薪”,或者被迫签署“主动减少欠薪”后被迫流动的。
或许,这个中国职业足球史上最大规模的转会,可以称之为“球工潮”。
三级联赛都有大换血球队
本报昨晚截稿时止,三级联赛转会人数尚未全部统计完毕。
中超球队中,广州、河北等俱乐部主打年轻牌,卫冕冠军泰山引进的球员也不多,但有不少俱乐部大肆吸纳球员。
津门虎引进了19人(包括租借变转会的),其中外援为4人;重庆达到了14人,包括2名外援和12名内援;武汉达到了16人,包括3名外援和13名内援。其它如河南、亚泰等俱乐部,也引进了多名球员。
4支升班马是大户,三镇官宣了12名内援和3名外援,其中内援有刘殿座、高准翼、谢鹏飞、邓涵文这样的国脚级球员;梅州则引进了4名外援,以及7名内援,包括国脚尹鸿博;成都引进了2名外援及6名内援;浙江引援人数相对较少,但也凑齐了5外援,其中2名外援为新引进,此外,还引进了3名内援。
目前来看,18家俱乐部内外援数量接近200人。
中甲的流动更大,以两家升班马为例,青岛青春岛官宣了20名球员,包括3名外援和14名内援,此外,还有3名租借的内援;平果哈嘹除了引进3名外援,还有18名本土球员加盟,总计引援人数达到了21人。
此外,升班马青岛海牛引进了刘军帅、郑龙等实力派球员,同时续租了曹盛和谢文能,加上3名外援,总计超过了10人。
单这3家俱乐部,引进的球员就超过50人,其中内援超过40人。
中乙的引援情况,外界关注相对较少,但不少都大换血,以泰安天贶为例,这支中乙升班马上个赛季的班底预计只留9人左右,新引进的球员大约在15到20人,力度非常大。
总体来看,2022赛季的转会市场是非常火爆的,一方面,继中甲和中乙后,中超也不限购;另一方面,多支升班马球队进行了大换血。
广州河北国脚引人关注
中超转会大潮中,国脚去向引人注目,不过,流动的国脚主要来自于广州队和河北队。其中,廖力生转会泰山,张琳芃加盟海港,刘殿座、高准翼、邓涵文加盟三镇,目前,队内还剩下的国脚包括韦世豪、杨立瑜、严鼎皓、吴少聪。
河北方面,三大核心本土球员中,张呈栋回归国安,尹鸿博加盟梅州,王秋明回归津门虎。
其它国脚,泰山的徐新加盟海港,武汉的蒿俊闵尚未透露去向,戴伟浚继续留深。
综合来看,国脚的流动其实不算大,主要是因为,国脚大户泰山和国安两队相对稳定。
除此之外,前国脚流动相对较多,包括一些年龄较大的如郑龙、邹正、赵宏略等,还有谢鹏飞、何超、黄紫昌等当打之年的前国脚,其中谢鹏飞、何超这样的中场球员,和国脚一样是市场宠儿。
欠薪背景下的“球工潮”
除了国脚和前国脚外,绝大部分转会市场上的球员,都是普通球员,收入相对较低。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流动球员中,绝大多数都遭遇了欠薪,他们是一边被欠薪,一边寻找下家,其中部分球员为了尽快离开,不得不和原俱乐部达成欠薪解决协议以获得自由身,也就是说,他们放弃了部分或大部分欠薪,利益遭受了极大损失,但如果不签署这样的协议,球员就无法进入转会市场。
理论上,遭遇一定期限欠薪的球员,是可以获得自由身的,但在目前的环境下,足协在仲裁的时候考虑了多种要素。更重要的是,有些俱乐部现在有恃无恐,因为青训逐渐恢复,涌入职业联赛的青训球员开始变多,而职业俱乐部数量和之前相比减少了,现在的市场是球员“供过于求”,所以,有的俱乐部不断“换血”。
总体上,过去几年,球员层面利益没有得到充分保障,足协出台的多项措施都以为俱乐部减负为主,但在未来,职业球员的利益必须放在更重要的地位上,其中最关键的一点是,既然已经出台了解决欠薪问题时间表,希望中国足协和中足联方面严格把关,在2022赛季结束后,彻底解决欠薪问题。
需要多说一句的是,目前国内足球市场尚未健全,中超、中甲和中乙全部放开转会名额其实不利于保障球员利益,由此建议,如果未来联赛恢复正常,转会名额仍要进行一定的限制,同时,欠薪达到一定期限的话,必须裁定为自由身。
(文章来源:足球报 记者陈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