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正文

评论

分享
微信扫码分享
马龙的御用兵器库丨金满贯·狂飚龙成长史(上)
关注

微信图片_20220420191644.jpg

每个人的成长故事固然不同,但之间却有相通之处。比如,大致都可以分为这样的阶段:懵懂期、觉醒期、睿智期。

无独有偶,当鞍山的小马龙,爬过一座座高山,成长为今天的金满贯龙队。我们看到了同样规律的成长印记:从初生牛犊不怕虎,到漫长、艰涩、徘徊挣扎过的觉醒期,最后成长为如今赛场上洞若观火的王者。总结起来,成长的规律莫不如是;但当抽丝剥茧地去品味马龙的成长故事与经历,我们会发现,一切是多么地不容易,又是如何地精彩万分。

不过,关于马龙的成长故事,我们已经读过很多。作为龙队的御用兵器库,不如品鉴下“狂飚龙”是如何狂飚起来的,这也是一部国产球板的“狂飚史”。

狂飚龙 Hurricane Long

马龙与红双喜

初次碰撞

12.jpg

初见乍惊欢,但未必合适。这是红双喜对外置芳碳结构的探索初期。寇头为面材,脆爽、有爆发力的蓝芳碳置于面材下面,不同于彼时马龙惯用的外置芳碳+桐木大芯的底板结构,初代的狂飚龙是更具有整体形变、更奔放的阿尤斯大芯。对于当时的赛璐珞球来说,狂飚龙刚性十足,却有些生不逢时。不过也映照了小马龙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与冲劲。

尽管马龙并未在国际大赛中使用过初代狂飚龙,它的光芒也很快被狂飚龙2和3掩盖。但不可否认,它依然是弹性及内力猛烈的一块好板。

有意思的是,没过多久,马龙在刘国梁的建议下换了纯木七夹,也就是劲极手柄的特制506,效果极好,同样结构的狂飚龙2代刚推出便已脱销。1代纤维板自是极好的,只是被2代抢了风头。但马龙已然具备纤维手感,回归纤维只是时间上的问题。

狂飚龙2 Hurricane Long2

有谁在国际比赛中

连胜过51场

11.jpg

如果说狂飚龙稍显冷门,那么狂飚龙2在上市之初可谓是大红大紫,在2011年,马龙更换了一支贴着劲极3手柄的七夹板创造了国际赛场上的51场连胜奇迹。而最终红双喜也将马龙的神秘装备公开——这正是红双喜的506结构球板(编号并没有特殊含义,更多是一种“测试”编码),随着506系列的大红大紫,狂飚龙系列终于再度启动,以506结构为蓝本,推出了纯木七夹结构的狂飚龙2。

狂飚龙2是不同于传统七夹的大芯七夹,由于结构组成与传统大芯五夹略有差异,因此狂飚龙2的大芯为“横芯”,或许正因为“横芯”所以霸道无比,五夹手感、七夹力量的狂飚龙2让马龙势不可挡。球板的适应面较广,攻击性能需要使用者人为发动,略带震颤的手感让发力容易上瘾,横至大芯的超强动力足以让每位使用者感受到国手级装备的动人心魄。狂飚龙2上市之初,球迷的抢购热情近乎疯狂,而“狂飚龙”系列,无疑成为了彼时最为瞩目的国产球板系列。

承上启下的506系列

4.jpg

在狂飚龙2登陆市场不久之后,红双喜又再度将“506”推向市场,并归于天极系列(天极系列多为七夹板),作为506结构的标准原型,天极506在拍柄的尾端也保留了506的原始印记,不过定位相对偏向中端市场。如果把狂飚龙2定位为“国手级”,那天极506顺次排座便是“专业级”。

3.jpg

鉴于506的7层结构特殊性,再强劲的纤维也难以抹去纯木球板得天独厚的手感优势,于是在40+问世之际,红双喜推出了506+,意在给506加料,延续506系列的香火。506+虽然延续了506的结构,但更换了手柄拼花与标牌,甚至连拍柄尾端的506钢印也省去了,外形改动幅度不小。这个“+”很让人好奇,506已经足够优秀,还能加些什么?相比506,506+略微加厚了板身,增强了球板的整体硬度,同时为了确保良好的手感,也调整了每层之间粘合剂的强度,确保了“硬而通透”的可能性。相比506的灵动,506+多了一分硬朗与霸气,以更快的出球与更强劲的弧圈,去迎接新材料球时代。

“长得最像”马龙手板的入门板

2.jpg

当然,有专业级,必然也会有入门级,作为红双喜入门招牌的劲极系列,劲极7也采用了与狂飚龙2相同的506结构,而百元左右的劲极7却在外观上与届时的马龙手板拥有超过90%的相似度:相同的板形、相同拼花的手柄、甚至相同结构的板身,外观上的区别仅仅在于标牌(马龙的506为劲极3标牌,“劲极”二字后面有阿拉伯数字3,而劲极7的标牌中的“劲极”后面没有数字)。

作为入门级球板,劲极7在全面性上自然无法企及天极506和狂飚龙2,但横至大芯在动力输出上还是十分靠谱的,中小力量输出为劲极7的黄金档位,连续拉球感觉十分舒适,已经超越早期的劲极2、劲极3,稳坐劲极系列“最受欢迎的球板”头衔。

狂飚龙3 Hurricane Long3

我的配色我做主

1.jpg

狂飚龙3推出之时着实让不少球迷感到意外,当时正值前代产品狂飚龙2最火热之际,眼尖的球迷发现了马龙在乒超联赛中更换了手柄的配色,球板却还是以前的结构。许多球迷不禁发问:狂飚龙3的诞生,难道只是换个拍柄这么简单?当然不是。

狂飚龙3的绝对硬度并不高,击球带有一丝脆感,由于恢复形变能力快而具备了超强的弹射速度,如果说龙2是柔中带脆,那么龙3就有点脆中带柔的味道了。借力方面,狂飚龙3已不亚于许多纤维球板的表现,且更容易把握出球的方向性,与马龙灵动的球风如出一辙。球板在各方面的硬性指标上均达到了7层球板的绝对高度,在多板的连续中都依然能感受到球板无穷的后劲。使用者基本无法责怪球板,只恨铁杵还未磨成针。

可能有不少球迷觉得狂飚龙3更多只是针对狂飚龙2的小升级,但无论在性能还是外观上,狂飚龙3与马龙当时手板的同步率已经相当高了。

实际上,狂飚龙3响应了马龙的个人需求,在狂飚龙2结构的基础上,将球板内部的粘合剂做了些调整,加强了层与层之间的能量传递的紧密程度,将传递带来的能量消耗控制到了更小,更加优化球板的手感细腻度。除此之外,红双喜还将尾标的马龙肖像换成了彩色,让球板更显现出“马龙Style”。

来源:红双喜 邵璧林 王昊天

全部评论
0
表情
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