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正文

评论

分享
微信扫码分享
“龙胖大战”中,樊振东有个“常规杀手锏” | 名将赏析
关注

在本期这个精彩回合中,樊振东在发球被马龙拧拉的情况下,主动与对方形成反手相持,随后面对马龙的强攻,借力发力撵撕直线落点,直接撕穿了对方的防线,展现了极强的落点意识和进攻意识,以及在高强度对抗中攻防转换的能力。

1.gif

发下旋转不转的目的:

限制对方接球手段,避免对方借力

樊振东发转不转的下旋球到对方反手位半出台的位置,这个发球看似平常,但却暗藏杀机。下旋发球的特点是旋转单一、弧线低平、不容易借力,这些特性综合在一起能够有效抑制对方接发球的手段和质量,便于自己组织后续战术。

2.jpg

樊振东发的半出台落点可以有效限制对方摆短,不容易借的适当力道再加上较长发球落点的制约,更能降低对方使用摆短的几率。如果对方使用加力劈长来处理的话,则正中樊振东下怀,他刚好可以完成抢下旋的战术。而对于反手拧拉而言,下旋发球虽然不能完全抑制,但相比于带侧旋的发球,它可以迫使对方在击球时制造更多弧线,继而在时间上多有反应间隙,降低自己后续跟板的难度。

3.jpg

第一板相持如何把控节奏:

及时后撤让位跟上对方的击球速率

樊振东在发球时看着对方的引手动作,确定对方要使用反手拧拉处理接发球,之后他快速下压重心,采用平行站位的方式为后面衔接做准备。这次还原体现了樊振东战术的机动性,因为他本身就具备两面相持的雄厚实力,所以这种站位对他而言是最自然的,也是最高效的。樊振东根据马龙的动作预判其拧拉落点,主动后撤让开充足的击球空间,跟住了对方节奏。如果等球到了自己球台时再进行调整的话,不仅无法借力加力,甚至有可能被球顶住,错过最佳时机。

4.jpg

站住位置后,樊振东继续盯死来球,他跟着来球节奏压实重心,并随着来球落点向右微调身体重心,完成了更为精细的二次调整。随后,樊振东充分让位引手,做好借力加力的击球准备,他在让位时还微转了一下身体,这个细节一方面能把球让得更深,增加回球质量;另一方面还能打开更大的出球线路,为自己后续的落点变化打下良好基础。

5.jpg

樊振东迎着来球向前顶撕,击球时接触球的中后偏上部,手腕快速摩擦来球,前臂及时制动,保证了回球弧线的稳定性和压迫性。在控球同时,他还利用板形向右转动的微调把球撕到对方的中路追身落点,试图挤住对手。这板借力中的发力幅度并不大,而且动作空间非常小,但能够打出质量,得益于樊振东准备得非常充分,在一个回合中完成攻防转换,也确实展现了双方的技战术实力。

6.jpg

第二板相持如何改变线路:

调整板形借力发力摩擦来球内侧

马龙面对樊振东的主动相持毫不示弱,他看着樊振东的站位继续选择撕对方的中路追身落点。经过这一轮反手对撕后,球的旋转慢慢减弱,但球速却逐渐加快,樊振东及时捕捉战机,利用一板借力发力的撵撕,配合大范围的落点调动,成功拿到了分数。如图,樊振东根据马龙的击球动作大致预判到了来球落点,他在前一板的基础上继续后撤让位,压实双脚重心。脚下的重心虽然站住了,但他的身体仍然处于灵活的调整状态。樊振东掐准来球落点微调重心,同时根据自己选择的击球点充分引手,在这个过程中,他已经做好了要打出不同线路和加力绝杀的准备,而且非常隐蔽。

7.jpg

樊振东面对快速来球,依然选择借力发力,只不过这次比上一板发的力要多,直接撵撕了一板杀伤力极高的直线球到对方正手空当。在出手时,樊振东利用板形调节,接触球的中后偏内侧,这样做一方面能够改变回球落点;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击打部位的改变增加吃球时间,卸掉部分来球的前冲力,把对球的控制抓在自己手中。击球瞬间,樊振东通过极小的手腕动作抑制来球旋转,前臂及时配合制动,撕出了非常高的质量,展现了极强的手上爆发力。

8.jpg

在樊振东与马龙的多场较量中,敢于在相持环节突变马龙的正手位已经成为了樊振东的“常规杀手锏”。延伸到世界乒坛,在两名相同持拍手的比赛中,这种线路和质量的变化也是得分的必备战术之一。

来源:乒乓世界 吕海波

全部评论
0
表情
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