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分享
距离Shimano DA9270/UT8170 12s电变套件的发布已经过去小半年了,虽然因为认证等原因,这一代产品迟迟没有在中国大陆正式上市,但是坊间已经有不少渠道能搞到,而我也使用8170套件有一段时间了。我想,是时候抛开产品发布通稿,根据自己的实际使用体验,来瞎分析一波新套件的好与坏了。
本文要分析的问题主要有——
·新套件的重量、价格、当前的市场状况;
·12s带来了什么,改变了什么;
·8170套件各个零部件的评价;
·整体使用体验及升级建议。
下面进入正题。
如果说DA9100/UT8000这一代套件是从机械到电变,从圈刹到碟刹的大转移,那么DA9270/UT8170则是竞赛级套件全面电变+碟刹化的定调之作。电变和碟刹看似不相关,但是内部联系紧密。正是公路车对空气动力学性能的无限追求,碟刹全内走线成为标配,机械油碟无法解决手变头体积和变速效率问题,促成了电变和油碟在竞赛级公路车市场上形成合力,迅速占领高地。
新一代Shimano 12s套件,DA和UT级别已经没有机械变速的位置,甚至圈刹版手变和夹器都成了“空气发布”。Shimano将新DA称为“速度的科学”,在时代的浪潮之下,你很难不跳进油碟电变这个大染缸。
所以,冷静分析,要不要冲?请接着看。
为免下文在套件的价格和重量上过多纠缠,开局先放一张新套件的价格重量对照表。
和隔壁家一样,进入12s电变时代后,顶级套件和次顶级套件在使用体验上已经没有明显的感受差异,最大的差别来自重量和逼格。如果严格使用大套,UT8170套件比DA9270套件重了247g,重量差异主要来自手变、后拨、夹器和飞轮。平心而论,9270套件2309g,8170套件2556g的重量是非常能打的,不仅相比自家的上一代11s电变套件几乎没有增重,对比另外两大套件厂商的同级别产品都有较大的轻量化优势。美中不足的是,牙盘作为新套件最主要的“逼格体现”,其重量和性价比都很拉胯,远远落后于竞争对手或第三方厂商。
价格方面,离谱的不是官方零售价,而是现在市面上的非行货套件卖的比官价还高。据说9270大套已经炒到3w7,8170大套也将近2w。放在三四年前,这价格能买到两套同等级的11s油碟电变套件了。当然,商品的价格是由供需关系决定的,未来(不知道多远)套件供应充足了,价格也会正常化。只是等不及要尝鲜的小伙伴们,现如今是要花大价钱了。
新套件在各方面性能上,的确都相对上一代产品有所提升,下面也会详细分析。不过重中之重,个人认为还是回归本质——多了一片飞轮片。从11s变成12s,到底是不是性能过剩?多一片飞轮片带来的好处值不值得你去大费周章升级?
下面来看一张表格:
表格列出了Shimano自Dura Ace 7400 8速套件以来,从8速一路进化到12速的飞轮齿数变化。
早期的DA 8s和9s飞轮,齿比绵密度不错,但是齿比范围小,最大飞甚至有21T、23T这些现如今很难想象的数字。后期的中低端8s、9s飞轮山地&公路通吃,齿比范围上来了,但是绵密度拉胯。即使进入10s时代,绵密度和齿比范围都有较大的矛盾,飞轮SKU一个不减。
在DA7800套件及之前,Shimano牙盘都是130BCD五爪,盘片只有标准盘(53-39T)或更大,因此搭载小飞轮时,爬坡会很吃力。当然时代不同,比赛方式也不同,当年的车手喜欢用蛮力(嗯)。DA7900套件开始有压缩盘,有电变,功率计也崭露头角了。不过职业车坛的用户习惯没有转变的很快,大飞轮还没有多少人提及,高山赛段用个27T飞轮已经很了不得了。不过随着比赛节奏的加快,大家都开始意识到全程挂着大盘的重要性。
11s时代,DA飞轮开始逐渐增加大飞轮选项,DA9000提供了11-28T,DA9100则提供了11-30T。留意到Shimano的11s后拨是分短腿(SS)和中腿(GS)的,DA级别只有短腿,因此11s时代的Shimano顶级套件是无法通过34T飞轮和压缩盘做到1:1齿比的。与其让第三方大鸡腿填补市场需求,不如官方亲自下场,于是12s时代套件厂商们都学精了。
三大套件厂商里,Shimano是最后进入12s时代的,也匹配了竞争对手的很多技术特性,比如后拨统一到中腿规格,支持1:1的齿比,以及精简飞轮SKU。12s带来了足够的绵密度,最小飞12T说再见了,同时最大飞28T以下的规格也通通淘汰;甚至DA的11-28T规格是期货状态,现在只有11-30T和11-34T。大Pro看功率输出,需要高踏频坐踩,需要大拉大;鸡车友蹬不动(功率计时代说自己不需要大飞轮那是自欺欺人),于是11-25T这种规格被扫进了历史的垃圾堆,隔壁家的10-26T“平路飞轮”也销量惨淡。
所以,12s的出现是有必要的,而且是职业选手和普通车友都需要。至于13s,甚至更多的速别有没有必要?至少CP和一些国产套件厂商已经开始在Gravel和山地车领域卷了,我们可以放长双眼观察公路车市场的变化。
沓定心水冲12s没?接下来就是UT 8170这套12s当红炸子鸡的使用体验内容。
各部件特性
手变头:
·区别于9170/8070的全新外形设计,抓握感受更好;
·支持无线连接,使用CR1632电池(一般要到钟表店买或者网购),也可以有线连接;
·刹车表现提升,注油孔细节提升,降低漏油风险。
目前国内到货的9270/8170套件应该都还没给手变配电线,相应的电线也一直处于缺货状态,我没能试有线连接会不会提升变速效率。不过即便是无线连接,新套件的变速响应相比8070已经没有体感差别。Shimano直到第四代电变套件才开始无线化,事实证明这种谨慎是对的,低功耗无线协议让这套系统展现出应有的性能。
手变的初次配对是需要通过E-Tube APP扫码(是的,二维码印在变速按钮内侧)激活的,这理论上可以成为官方打击水货的手段,不过目前尚未听到有用户遇到限制激活的问题。去年底,Shimano还给OE厂商发布了固件更新,以解决部分批次手变无法配对或无法变速的问题。通过E-Tube,你可以自由设置手变的变速逻辑,以及响应速度。8170手变延续了上一代碟刹电变手变的特性——除了拨杆处有2个变速按钮,顶部也有一个按钮,外接卫星变速器则可以扩展出更多变速玩法。
我就借助E-Tube,把手变设置成左手拨杆两个按钮上大飞,右手拨杆两个按钮下小飞,顶部按钮切大小盘的逻辑。因为用惯了SRAM之后,用Shimano的默认设置经常误操作,还是“左上右落”更符合直觉。相信E-Tube早已被各位老司机玩明白了,机械变速时代的变速逻辑限制已经成为历史。
在延续了优异的变速性能之余,新手变的刹车以及人体工学设计都有提升。从刹车杆力度和回弹来看,它是8070的升级版。但说实话,和GRX Di2 RX815手变相比还是有一定差距,GRX yyds,期待GRX手变能刷固件上12s。
人体工学方面,新手变拨杆自带轻微外撇,且头部更高,更适合现在人均大内撇,手肘放平趴着骑的使用习惯。
卡钳:
·碟片与来令片间隙相比上一代增加10%(没有肉眼和体感差别);
·侧开式油孔,便于灌油操作;
·带散热鳍片的树脂来令片。
说实话这个分析不出太多亮点,这一代卡钳提升最大的还是DA级别。很多饱受蹭碟之苦的车友嚷嚷着要升级9270夹器,并且230g一对的重量确实逆天。
碟片:
·DA标配了XTR级别的MT900碟片,UT标配了XT级别的MT800碟片,两款碟片的区别是散热片颜色不一样,MT900看上去更高级;
·相比于RT900/RT800碟片,MT900/MT800更轻,更不易发生热形变。
Shimano 12s新套件有两个部件是直接从山地车套件搬过来的,一个是碟片,还有一个是链条。上一代9170套件标配的RT900碟片风评如何?看职业队的操作就知道了——很多队伍坚持使用山地碟片。于是,Shimano顺应民意,新套件干脆配山地碟片,尽管很打脸。显然大众市场对这个操作也是很欢迎的,新套件一发布,上市多年的山地碟片涨价了……
前拨:
·体积缩小,看着像机械前拨;
·迎风面积更小,更破风;
·重量降低,UT级别仅重110g。
前拨尽管相对不起眼,但我还是很佩服Shimano的——能把电机做得这么小,还保持着同样的变速力道。我更佩服的是Shimano的刀法——DA级别重96g,卖3299元;UT级别重110g,卖1883元,正好100块减1g,纠结去吧。
后拨:
·沿用影子后拨设计,吊耳与上一代兼容,可转接直装式尾钩;
·集成了无线控制中心和充电口,是整套套件的大脑;
·外观设计为凸面喷砂,与DA级别形成区隔;
·通过本体和导板的材料差异,相比DA级别增加了47g重量,但价格只有DA的一半;
·导板为中腿,兼容34T飞轮,不再提供短腿(SS)选项;
·因为角度和位置的差异,新后拨的导板严格来说和上一代的导板(或第三方大鸡腿)是不通用的。
Shimano的新12s套件不能称之为真·无线电变的一个证据是:前后拨是要通过电线链接到电池上的,和FSA WE电变套件原理相似。不过相比过往几代Di 2系统,新套件还是简化太多了。以前各种控制器、转接器、无线发射器,分分钟把你搞蒙圈;新套件把所有这些职能都交给后拨去完成了。单凭这一点,强迫症患者们就得冲12s而不是11s。有人要问了:为何把控制中心放在后拨而不是前拨呢?答案是:虽然后拨确实不经撞,但你得考虑单盘用户的感受吧。
新12s后拨的变速效率也是很高的,12片飞轮从头到尾都能快速暴力换挡。三大套件厂商里,Shimano的电变后拨算是最温文尔雅的,SRAM AXS后拨马力强劲,CP又有祖传推杆;Shimano虽输在力道,但凭借响应速度、飞轮齿形的优化,变速效率毫不逊色。
如果说在圈刹时代,高端机械套件配合走线合理的车架(还有出色的技师),变速效率尚能一战;在碟刹全内走线时代,电变和机械的使用体验被大大拉开了。这也是前文提到的电变油碟迅速取代机械套件的重要理由。
充电口放在了后拨尾部,有塑料盖作为保护。配对按钮和指示灯也在隔壁。
飞轮:
·在山地飞轮上率先应用的Hyperglide+齿形,首次应用到了12s公路飞轮上,变速效率提升;
·UT级别飞轮片采用钢材锻造,祖传分片式+支架结构,重量相对DA级别有较大差距;
·全新的“12s塔基界面”,可兼容新的Shimano 12s塔基以及原有的11s塔基;
·UT级别提供2个SKU——11-30T和11-34T,DA级别多一个11-28T(期货)。
来到12s时代,Shimano疯狂暗示你要上大飞轮,不对,不是暗示,是明目张胆的把小飞轮砍了。如果你是11s 11-30T飞轮用户,升级到12s后,选同规格飞轮会多一片16T,平路巡航齿比更绵密;你也可以选11-34T,增加一片34T来提升你的陡坡免疫力。即便你对增加齿数不感兴趣,提高变速效率也是你升级12s的一个理由。
左:9200飞轮;右:9100飞轮
Hyperglide+齿形有什么奥秘?简单来说就是上下链窗口区域扩展,非窗口区域增加阻止换挡的齿形特征,使得链条的换挡更稳定的发生在让位齿,以提高变速效率,并减少链条振动或跳齿。有没有用?越暴力的变速,换挡踩空越令人恼火。要打造一套让职业选手们满意的套件,飞轮的重载变速体验至关重要,这就是Hyperglide+存在的意义。受限于Shimano山地套件的市占比,这项技术一开始没有引起市场太多关注,如今应用到公路套件上了,前景大好。
PS:对于Hyperglide+更深入的解析,各位可以找P11的分析文章研究一下。
众所周知Shimano是个成本压缩狂魔,即便是DA级别飞轮都不会给你用上CNC一体结构,UT飞轮自然也是散收收的。新12s飞轮一个不起眼的细节是——3个黑色垫圈中靠外那个是薄一些的,这样可以让13T飞轮片用与14/15T飞轮片相同的钢板来锻压,以榨取一丢丢成本优势。用东莞厂佬的话来说,这就是个成本百来块钱的东西,但Shimano做出了一千块的效果。
链条:
·和山地套件共用,DA级别配M9100,UT级别配M8100,标配相同的12s快拆扣;
·不同级别链条的重量差异极小,辊子和链销略有区别;
·相对11s链条宽度更窄,专为12s飞轮的齿间距设计。
链条可分析的点不多,就我的个人使用经验而言,换其他品牌的12s链条大部分情况下都会或多或少降低变速效率,特别是重载变速响应,正常用原装的就好。
牙盘:
·喷砂凸面外观,与DA牙盘拉开差距,重归对称设计语言;
·4爪110BCD,其中两个爪用了弧形曲线特征,意味着新曲柄不能安装上两代的盘片,但是反之新盘片能支持老款曲柄/第三方四爪盘爪;
·链线增加1mm,与11s套件互换使用问题不大;
·重量700g(50-34T 170mm规格),只比DA同规格重了15g,但对比第三方曲柄偏重;
·可选齿比只有50-34T和52-36T,只有DA提供54-40T选项,这一代12s牙盘也取消了传统的53-39T标准盘和超级压缩盘,给了第三方厂商很多机会;
·可选腿长有160、165、170、172.5和175 mm;
·首次在UT级别牙盘上出现功率计选项,但是在盘爪式功率计内卷的今天,性价比麻麻。
成本压缩狂魔再次用几百块的成本做出了几千块的产品,不过现在越来越多Shimano套件用户不吃这套,拥抱第三方轻量化曲柄/功率计了。新12s牙盘通过对称结构和增重,增加了产品可靠性和功率计精准度,不过太重的曲柄腿实在让人又爱又恨。如果你不考虑套件的整体观感(毕竟牙盘是套件里最招摇的部件),不妨换掉曲柄腿,只保留盘片。Shimano的盘片还是值得肯定的,夹心结构侧向刚性好,变速效率吊打Carbon-Ti之流。
电池与电线:
·全新的SD300内置电池,自带3个孔,直连前后拨和手变(如有必要);
·全新的SD300电线,相比老款电线细得多,更方便走线;
·电子部分不再需要控制器、连接器等组件,强迫症患者又活过来了;
·充电线就是一条线,取消了充电盒,价格贵,但是没老款离谱。
个人是很欢迎Shimano电变电子部分简化的——不是说这一代有多牛皮,而是前几代太sb,各种小零件搞到你头晕,还每一个都卖好几百块。新的电线的确挺好穿线,不过也很脆弱,要注意保护。
SD300电池塞在座杆里大多数情况下是挺方便的,不过相较于SRAM eTap的前后拨独立电池,坐飞机托运时还是麻烦一些。题外话,莫霍里奇赢得MSR给我带来了一些思考——假如车子要用升降座杆,这根电池要放在哪里?虽说在异形座杆越来越多的今天,公路车用升降座杆的机会不多,但是竞赛瓜车之类的车型,还是会有这方面需求的。有奖竞猜Shimano的哪一代电变套件才能实现全无线化。
整体评价:
Shimano的这一代12s套件有惊喜,也有遗憾,有进步,也有空间。在更好的变速,更好的刹车这两项主要任务上,Shimano都完成得很好。不过Shimano过于精准的刀法,或者说堪称疯狂的成本压榨,使得一些部件的表现并未能与老款拉开代差,给了第三方厂商分一杯羹的机会。“半无线电变”似乎是这一代套件埋下的坑,留待下一代套件去升级;但是从实际使用体验来说,它足以成为竞赛市场最优秀的产品之一。
整套系统迅捷的变速响应,绵密度与齿比范围兼得的飞轮齿数,再次进步的刹车性能,让严肃的竞技用户和普通车友都能获益。这样的更新换代,不是挤了一管牙膏而已,如果它能以8070同样的代价获取,我想很多人都会直接冲了。可惜实际情况是,你也许需要看看我的购买建议。
购买建议:
先说一句中肯的废话——早买早享受,晚买有折扣。现在9270/8170套件的正规行货还没正式上市,先冲意味着在没有官方质保的情况下裸奔。而且现在货少价高,很少拆卖,搞坏了某个部件也不好买修补件,使用成本很高。无论你出于什么理由冲9270/8170,先确定钱包厚度。
在新套件正式上市,且价格回归官方零售价的时候,我的建议是优先考虑整车。毕竟整车厂商有OE进货价撑腰,整体配置和性价比会较高,而且品牌整车有质保。只有在低价水货套件充斥零售市场的时候,整车的性价比才会显得比DIY低,然而这种情况一两年以内是看不到了。
假如消费者能以官价自由购买新套件的各个零部件,那么从兼顾使用体验、性价比和轻量化的角度出发,我会建议——传动部分全部用UT8170级别,牙盘用第三方碳曲柄配功率计,预算有剩就把卡钳和飞轮升级到DA9270级别。等兼容性过关的国产12s飞轮上市,也可以考虑把飞轮换成国产CNC飞轮,轻且便宜。
如果你已经有SRAM的AXS 12s公路套件,纠结要不要换成Shimano 12s,个人建议先换飞轮和链条先试试,有惊喜。
最后,如果你还是觉得9270/8170太贵,官价打八折都贵,那就等等吧。等等党应有尽有。
转自:公众号“陈主任带你看穿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