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分享
夜色下的“雪游龙”,在皎洁月光的映衬下显得神秘而动人,国家雪车雪橇中心赛事服务的志愿者早已在各自点位上准备就绪,他们主要负责为观众提供全方位的信息、帮助与服务,力求通过热情周到的服务,为赛事的顺利进行提供有力的支持与保障,努力创造安全有序、专业便利、友好祥和的观赛环境和赛场氛围。
专业的素养擦亮“冬奥蓝”
“在正式上岗前,志愿者通过线上线下等方式参加的冬奥组委、学校、国家雪车雪橇中心和赛事服务领域等组织的通识培训和业务培训达数十场,这些培训为志愿者建立冬奥知识体系和提升专业水平奠定了坚实基础,但是经过几次实地场馆踏勘后我们发现仅有这些是不够的,我们要善于从观众的角度出发去思考问题,这样才能提升我们的专业素养,提升服务质量”,赛事服务主管老师、中国农业大学辅导员曹国良介绍道。赛事服务团队充分调动每一位志愿者的积极性,通过知识分享、知识竞赛、互相提问等方式帮助赛事服务志愿者牢记赛事信息和充实车橇知识。“今晚比赛多长时间”“今天比赛有没有中国选手”“哪里的观赛视野比较好”“哪个国家、哪位选手的实力比较强”,面对观众的提问,志愿者一一耐心解答,一句“谢谢”、一个点头都让同学们备受鼓舞。在观众主看台和主广场之间楼梯处引导的志愿者倪智武同学表示:“观众愿意跟我们聊,愿意听我们讲解本身就是一个很让人开心的事情,觉得自己的准备没有白做,也觉得志愿服务这件事本身意义非凡。”
热心的行动赢得观众信任
为了营造浓厚的观赛氛围,增强观赛体验,赛前,赛事服务志愿者们在国家雪车雪橇中心观众主看台、主广场的栏杆和铁马上插上了500余面冰墩墩彩旗,一双巧手、两把剪刀、几卷胶带,数个小时后主看台和主广场宛如穿上了一件由冰墩墩绣成的外衣,微风拂过,旗子迎风招展,仿佛像挥舞的手臂在欢迎八方来客。志愿者所做的远不止这些,2月9日晚在所有赛程结束观众退场时,有名观众的孩子走散并向志愿者寻求帮助,赛事服务志愿者小组组长史凌杰同学第一时间上前安抚观众情绪并询问孩子的年龄、性别、外貌和着装特征,同时通过手台呼叫观众退场流线上其他点位的志愿者注意观察,在确定走失小朋友的确切位置在塘坝后,与塘坝的赛事服务志愿者做好对接工作,引导观众前去汇合。当听到手台中传来家长和走失小朋友成功会面的消息后,在场的每位志愿者脸上都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事后,史凌杰同学表示志愿者的微笑是最好的名片,观众的笑容则是我们最完美的答卷!
细致的服务彰显志愿者担当
每天上岗前志愿者必做的一项工作就是检查佩戴装备是否整齐完备,除了衣服鞋帽、口罩、袖标外还包括喊话器、指挥棒、头戴灯等装备,从赛事第一天起佩戴好装备已成为了志愿服务的一部分。“请佩戴口罩”“小心台阶”的头戴灯和发光的指挥棒化为了夜空里指引观众行进的明灯;喊话器中一句句“请您小心慢行,注意台阶湿滑”“为了您的安全,请您保持社交距离”,暖心的话语成为了寒风中最温暖的守护。赛前,为了帮助志愿者熟悉点位设置和工作职责,赛事服务团队设计制订了赛时点位图、点位工作职责、工作排班表、常见风险点快问快答等内容并不断优化,把志愿服务做“细”、做“小”、做“实”。赛事服务志愿者小组组长张雅茹同学表示,志愿者们在工作过程中形成了完备的风险点预案和点位设置体系,在工作过程中一次次完善修改点位图和工作职责表,结合志愿者自身服务特色和服务情况不断调整每日排班表,有效地提升了志愿者的服务积极性和获得感,全体志愿者都在尽全力做好赛事服务保障工作。
“今天的比赛到这里就结束了,请各位观众有序离场,小心台阶,注意脚下,‘雪游龙’期待您的下次光临,晚安,再见。”
喊话器中又响起了那温馨又熟悉的声音,今天的比赛到此结束,国家雪车雪橇中心的赛程也接近尾声,而“志愿蓝”的故事还将继续。
来源:国家雪车雪橇中心赛事服务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