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分享
北京2022年冬奥会今晚即将落幕,为期18天的精彩赛事给大家留下了难忘的印象。虽然冬奥会火种即将熄灭,但很快,另一项盛会又将在北京和张家口举办,那就是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3月4日至3月13日,“双奥之城”将向世界残奥运动员们张开怀抱。
为给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做好预热,让大众更好地了解残疾人冰雪运动与冬残奥会有关情况,2月20日,2022北京新闻中心举办了残疾人冰雪运动与北京冬残奥会专场新闻发布会。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体育部副主任勇志军,北京市残疾人联合会副理事长董连民,河北省残疾人联合会副理事长杨奇峰等出席。
时代与机遇并存 冬残奥运动建设初见成效
勇志军在会上表示,本次冬残奥会设置了轮椅冰壶、残奥冰球、残奥越野滑雪、残奥冬季两项、残奥高山滑雪、残奥单板滑雪6个大项78个小项的比赛。我国冬残奥运动虽然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奋起直追,逐步发展壮大。勇志军指出,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的举办,既是检验我国冬残奥运动水平的标志性时刻,又是更好促进我国冬残奥运动的历史机遇。
“近年来,为了迎接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的到来,各有关部门积极行动、全面布局。”据勇志军介绍,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以下简称“中国残联”)接连出台了《冬季残奥项目振兴计划》《冬残奥争光行动方案》《残疾人大众冰雪行动方案》等文件,在全国大力推动发展冬残奥运动;
人才储备与培养方面,在全国范围内初选运动员后,通过组织训练营,选拔出更优秀的运动员,对参赛选手开展了全年不间断的训练,让运动员的竞技水平不断得到提升。同时,聘请国内外高水平的教练员,并培养冬残奥会技术官员,并全项目组建国家集训队;
硬件设施方面,各地建设了大量残疾人冰上运动比赛训练馆;
民众基础方面,各地近年来积极开展残疾人冰雪运动,自2016年起,中国残联连续6年举办“残疾人冰雪运动季”,为实现“带动3亿人参加冰雪运动”的目标做出了贡献;
据勇志军介绍,经过努力,全国冬残奥运动员由原来不足50人发展到近千人,冬残奥会大项由2个拓展到6个,实现了我国冬残奥会大项参赛全覆盖。
对标国际一流科技助力无障碍环境建设
作为主办城市,北京市相关情况也是大家高度关注的话题,对此,董连民做出详细介绍。
董连民称,2019年11月起,在北京市残疾人联合会的推动下,北京市抓住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筹办契机,启动全市无障碍环境建设2019-2021年专项行动。“三年来,我们始终把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场馆周边、四环路以内地区、城市副中心三个重点区域作为重中之重,围绕城市道路、公共交通、公共服务场所、信息交流等四个重点领域的17项重点任务问题进行整改。”
据董连民透露,截至2021年年底,全市累计整治整改点位33.6万个,打造了100个无障碍精品示范街区、100个“一刻钟无障碍便民服务圈”,首都城市功能核心区、冬奥会冬残奥会赛事和服务保障相关区域基本实现无障碍化,群众好评率达到88.35%。
此外董连民还介绍,冬残奥会即将打响,按照“两个冬奥、同样精彩”的要求,北京市对标国际一流,同步抓好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无障碍环境建设。“一方面对108个涉奥场所及周边区域进行多轮体检,采取一馆一案、挂账督办的方式;另一方面通过科技助力冬奥,如手机无障碍线路导航,冬奥手语播报数字人系统等。其中八达岭高铁站斜拉箱式无障碍电梯落差达80余米,成为国内首创。”
来源:北京冬奥组委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