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https://images.zhibo.tv/2020/1102/comment.png)
分享
本届冬奥会中国代表团雪上项目共获5金3银1铜 首次比肩冰上项目
截至19日,中国冬奥代表团在冰上项目获得的4金1银1铜6枚奖牌,已确定被雪上项目获得的5金3银1铜9枚奖牌超越。在北京冬奥会上,中国冬奥代表团首次出现冬奥会奖牌数量“冰强雪壮”的局面。
昔日冰强雪弱
因投入不均衡
从历届冬奥会设项来看,雪上项目是远多于冰上项目的。但中国历年冬奥参赛,冰上运动成绩超过雪上成绩,也折射出中国冰雪运动投入的不均衡。在需要更高投入的滑雪场、雪车雪橇赛道,乃至滑雪产业方面,投资力度不大。
北京冬奥会分为七个大项。其中包括三个冰上大项,滑冰、冰球和冰壶;四个雪上大项,滑雪、雪车、雪橇和冬季两项。在细分的15个分项里,冰上有5个,雪上有10个,雪上分项比冰上分项多出一倍。这样北京冬奥会总计109个小项上,雪上金牌数量达到76枚,也超过冰上金牌33枚一倍还多。
冬奥会的设项也表明,只有在雪上项目加大投入,才会有更均衡的奖牌入账。随着中国在2015年申办2022冬奥会成功,中国的雪上运动热潮也被点燃。北京冬奥会期间,国家统计局公布数字称,自冬奥申办成功到2021年10月,全国参与冰雪运动人数为3.46亿人,冰雪运动参与率超过24%,“带动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承诺已经实现。
北京冬奥申办成功以来,大幅推动了社会资本对雪上运动的投入,大幅提升了社会对滑雪运动的参与热情。可以说北京冬奥会如今的成功,和当年点燃滑雪热情密不可分。多位十七八岁的新锐就是在当年立志,要在自己喜欢的项目上为国争光。
雪上军团迎来
多位开路先锋
北京冬奥周期的四年间,有不少来自赛艇、田径、武术、体操等项目的运动员,通过跨界跨项选材政策勇敢走上“冰天雪地”;而苏翊鸣、谷爱凌则凭着从小对滑雪的热爱,靠家庭培养追求奥运目标。这些开路先锋也努力改变着中国冰雪的面貌。
苏翊鸣和谷爱凌在成绩上是最突出的两个新锐。有意思的是,早在两人少年之时就已相识在滑雪场。两人来自相似的家庭,都是在捕捉到孩子对运动的热情后,不惜一切地投入,推动小将从业余爱好成为职业高手。
两位选手在18岁就来到职业生涯巅峰,令人羡慕。而回顾两人过往在雪地上的努力,也令人感慨不已。苏翊鸣在演员道路已经开花结果的情况下,依然全力追寻奥运梦想,为此常年在雪场奋战,一周最多滑断四块雪板。
谷爱凌也是从小立志,要在北京家门口参加冬奥会。为此她在不影响学业的情况下,参加冬奥会三个项目的角逐。其间训练的刻苦和挑战极限带来的困难可想而知。随着谷爱凌在三个项目拿下两金一银,她也创造了中国奥运史上的新纪录。
跨界跨项选材政策改变中国冰雪运动版图。此次参赛的177名运动员来自全国20个省区市,雪上项目中,近一半为跨界跨项选材运动员,彻底改变冰雪项目从前仅依靠个别省份输送人材的情况。从跳台滑雪,到北欧两项、越野滑雪和冬季两项赛场,中国既有奋战多年的老将坚守,也有彭清玥、赵嘉文这样的新锐投身雪上赛场。
中国钢架雪车选手闫文港,从2015年那个田径场上的懵懂少年,到如今冬奥会赛场上夺取奖牌,他一路闯过技术、心理、经验等多个关口,帮助中国冰雪在钢架雪车项目上站上顶尖位置。在雪车、雪橇比赛中,殷正、应清、怀明明这些昔日的田径好手,将田径场练就的爆发力施展到雪车雪橇赛道,在冬奥会上取得突破性成绩,也改变了自己的人生。
老将坚持赢得回报
“桃”“璞”实现突破
中国冬奥军团在雪上项目的强壮,也离不开坚守运动第一线的运动员常年的付出。在单板滑雪、空中技巧等赛场,四届冬奥元老比比皆是。他们的坚守也夯实了中国在雪上项目的人才厚度。
在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项目上,中国队多年追梦的故事最令人动容。自从韩晓鹏在2006年都灵冬奥会,为中国雪上项目摘得首金,中国在随后的16年陷入沉寂。但16年间,中国雪上运动员从没有放弃追求梦想的勇气。
中国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队的徐梦桃、贾宗洋、齐广璞,个个都是四届冬奥元老。徐梦桃在12年前的温哥华冬奥会,就已具备冲击最高领奖台能力的高难度动作。但从温哥华到四年后的索契,再到2018年平昌冬奥会,徐梦桃一次次努力,一次次摔伤,始终没能圆自己的冬奥金牌梦。
在北京冬奥会上,徐梦桃在混合团体决赛中率先拿到高分,却因为队友动作失误,与金牌擦肩而过。但徐梦桃随后振作起来。她安慰了队友,也在随后继续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行。在女子空中技巧决赛中,徐梦桃以一己之力,将冬奥会金牌收入囊中,向天长啸。这是16载追梦后,最好的释放方式。
徐梦桃的成功激励着队友贾宗洋和齐广璞。尽管在混合团体项目出现失误,贾宗洋还是在男子空中技巧晋级战中拼到了最后。在齐广璞最终晋级后,贾宗洋在结束区为队友加油呐喊。最终在决赛中,齐广璞成为唯一成功做出最高难度动作的选手,如愿摘金。
这些运动员都是
中国冰雪“火种”
在冬奥会高山滑雪赛场,孔凡影参加女子滑降、回转、大回转、超级大回转、全能和高山滑雪混合团体共六个项目角逐。她从高山滑雪技巧项目,转为如今兼顾技术和速度的全部六个项目,堪称中国在高山滑雪运动的“火种”。
在单板滑雪赛场,两位冬奥元老蔡雪桐和刘佳宇,遗憾与冬奥会金牌再次擦肩。蔡雪桐坦言,作为运动员,冬奥会是绕不开的终极目标。但在冬奥会备战周期,两位老将都付出巨大努力,也帮助单板滑雪运动不断提升。
为了训练体能,两人历经专项提升,将状态提到新的层次。在冬奥会前,蔡雪桐还拿到自己第七个世界杯年度总冠军。尽管蔡雪桐无法改变这次北京冬奥会的结果,但蔡雪桐和刘佳宇在单板滑雪运动方面,给予中国雪上运动的推动是巨大的。蔡雪桐说,希望将来组织训练营,帮助更多孩子走上单板滑雪的运动道路。
正如北京冬奥会中国代表团秘书长倪会忠所说,这些运动员,就是中国冰雪运动的“火种”。这些运动员,或是从小爱上冰雪,或是在冬奥精神感召下走上冰雪赛场,都将成为中国冰雪运动的基础力量。这些如今的新锐、元老,也将成为未来的元老、教练、管理者,并将带动更多的人来参与冰雪运动。这些人将使我国冰雪运动发展的基础更加深厚,让冰雪运动的参与面更加广大。
文/本报记者 褚鹏
来源:北京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