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https://images.zhibo.tv/2020/1102/comment.png)
分享
据新京报,2月4日,随着北京冬奥会主火炬的点燃,在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公共区西侧,一簇奥运之火点燃于北京赛区火炬台。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公共区消防安保团队陪伴着火炬台度过了冬奥会中令人难忘的每一个日日夜夜。团队负责人张金滨说:“我们24小时守护火炬台,责任重大,这也让我们感到无比光荣。”
每两小时巡查一次火炬运转、输气管线
来自北京朝阳区消防救援支队的7名队员组成了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公共区消防安保团队。北京赛区火炬台由“雪花”火炬和“飘带”组成,“雪花”火炬2.5分钟转一圈,“飘带”8分钟转一圈,这里是冬奥会期间往来的观众最热衷的拍照打卡点。说起守护火炬台,张金滨提高了声音:“责任在身,我们24小时守护,非常光荣、自豪。”
张金滨告诉记者,队员们每2个小时对火炬火苗的燃烧情况、火炬台运转、输气管线、供气设施、供电设施的情况开展巡视检查。同时,随时对消防安全技术措施的运行情况开展检查,发挥专业技术保障人员优势加强对火炬设施进行监控。
化整为零,网格化管理确保消防安全
作为北京赛区最大的户外场馆运行区域,奥林匹克公园公共区内分布着2个竞赛场馆和2个非竞赛场馆。公共区内保障冬奥赛事运行的临时设施达150余处共计42万余平方米,在114万平方米的公共区内临时铺设电缆长达104.2公里,临时变压器、ATS箱、终端箱、分支箱、入户低压配电箱更是多达364处。
7个人,如何才能保障数以万计平方米面积范围内的消防安全?张金滨想出一个好办法,那就是将保障区域化整为零,实行网格化管理,“公共区被分成4个防控区域,149个大、中、小消防管理网格,各区域共同开展消防安全隐患排查。”张金滨说,消防安全不仅是消防队员的责任,也需要每个网格内的每名人员都参与配合。
北京冬天冰雪、多风、干燥、寒冷,为了确保公共区消防工作万无一失,消防团队结合公共区的运行特点,采取加强措施,每天开展无死角、全覆盖的巡查巡视,做到不漏一处设施场所,每天24小时紧盯死守,确保烟火的安全燃放和开闭幕式的顺利举行。
巡查一个网格消防情况得走3万步
在公共区,消防安保团队的安保线长达6.2公里,以一个网格计算,消防队员巡查一圈就大约需要70分钟、近3万步。“我们要把每一处临建、每一片草坪、每一棵树都仔细查看,确认没有消防安全隐患。同时,消防设施器材也是我们关注的重点,需要配备到位且能够有效使用,电气线路设备也必须保证正常运转。”张金滨说,“对发现的问题逐一登记、逐一解决并要对各种潜在风险进行研判。”
正因为如此忙碌,张金滨和队员都来不及抬头看看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在夜空绽放的璀璨烟花。
开幕式当天,张金滨和队友们一大早就开始工作了,他们一边湿化树木、绿植,以确保烟花燃放安全,一边检查还有没有遗漏的消防安全隐患。在此之前,他们已经将职责范围内的建筑物顶部用防火布进行了遮盖,将地面的落叶、杂草等可燃物进行了清除。张金滨解释说:“晚上烟花燃放时万一有明火掉下来,这些树木、绿植上有一定水分才不容易发生意外。”
随着第一枚烟花升空,张金滨和队友没有望向夜空,而是密切关注着职责范围内的每一处楼宇、树木、绿植,直到烟花燃放结束,他们几乎眼睛都不敢眨一下。张金滨说,“看不到精彩的节目和美丽的烟花,的确有点遗憾。但是烟花燃放如此惊艳,燃放过程的顺利、安全,这才是我们最愿意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