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正文

评论

分享
微信扫码分享
跨界+跨项人才实现补短板填空白,中国冰雪跑出加速度
关注

据北京日报,闫文港:跳远---钢架雪车

殷正:短跑----钢架雪车

赵丹:短跑---钢架雪车

黎禹汐:田径---钢架雪车

范铎耀:越野滑雪----雪橇

王沛宣:标枪----雪橇

董冰:北欧两项---跳台滑雪

彭清玥:田径---跳台滑雪

宋祺武:田径---跳台滑雪

赵嘉文:越野滑雪----北欧两项

黄叶波:短跑----双人雪橇

彭俊越:篮球----双人雪橇

先给大家看一份中国冬奥会运动员名单。这份名单不是简单的名单,而是代表着中国冰雪在短短6年半时间内,如何克服困难,实现北京冬奥会全项目参赛这一战略的人才路径。fkx.jpg

回首2015年7月31日,当国际奥委会128次全会上,巴赫主席宣传北京获得2022年北京冬奥会承办权之际,当时冬奥会有近三分之一的竞赛项目,实际上从未在我国开展过。

如何在短短的6年半时间内,让中国实现全项目参赛的战略目标,答案是:“跨界、跨项选材”,以此开始了中国冰雪“补短板、填空白”的艰难探索。上面给读者们列举的这份不完全的跨界、跨项选材名单,基本打通了“全项目参赛”战略目标实现过程中的难点与堵点,以闫文港为代表的一大批跨界、跨项运动员“跨”入了北京冬奥会的赛场。

如今2022年北京冬奥会赛程已经过半,这些跨界跨项运动员在自己的奥运首秀中,让世界见识了中国冰雪运动员的新风采。

2月11日,鲜艳的五星红旗在延庆赛区冉冉升起,“雪游龙”见证了中国钢架雪车的历史性时刻。当天进行的男子钢架雪车比赛中,闫文港为中国体育代表团夺得一枚意外之外的铜牌,另一名中国选手殷正也获得第五名,并两度创造赛道出发纪录。从2015年跨界跨项选材组建国家集训队,到2022年登上领奖台,中国钢架雪车队只用了6年半。

曾经连游乐园的过山车都不敢坐的跳远运动员闫文港,经过5年多的训练备战脱胎换骨,爱上了钢架雪车“贴地飞翔”的感觉,在挑战速度极限的“冰雪F1”赛场,他敢于和全世界顶尖选手“掰手腕”。闫文港赛后鼓励更多其他项目的运动员尝试“转项”,“这个项目起跑挺重要的,中国很多短跑很厉害的运动员,都可以从事钢架雪车,其实蛮有意思的。”

把“雪游龙”赛道出发纪录定格在自己名下的殷正也说,曾经练习短跑的经历让自己在出发阶段更有爆发力,下一个周期,他将向更高的目标冲刺。

从越野滑雪转项而来的范铎耀在这条赛道展现出最佳状态,3轮总成绩排在所有选手中的第24位。范铎耀对自己的冬奥会首秀比较满意,“能在奥运赛场不断突破,为中国雪橇队在冬奥会赛场创造第一个成绩,对我来说很有意义,几年的拼搏有了一个结果。”

练过民族舞、练过标枪的王沛宣为中国女子雪橇完成了冬奥会个人项目首秀。练过短跑的黄叶波和打过篮球的彭俊越如今是中国双人雪橇的希望,他们在北京冬奥会上获得男子双人雪橇第17名,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赛后第一时间为他们送上了祝贺,勉励他们继续保持好的状态,并与他们约定4年后在米兰再见。

跳台滑雪和北欧两项很长时间以来都是我国雪上项目的难题。北京冬奥会上,中国体育代表团在跳台滑雪混合团体标准台、北欧两项男子个人标准台+10公里、男子个人标准台+10公里都首次有中国运动员参赛。25岁的董冰原来是北欧两项运动员,转项跳台滑雪后,先后收获洲际杯亚军,拼得大师赛积分,如今如愿站上奥运赛场。“00后”小将彭清玥和宋祺武之前都是田径运动员,经跨项选材加入跳台滑雪队后开始展露天赋。

北欧两项赛场,2001年出生的赵嘉文代表中国北欧两项首登冬奥舞台。赵嘉文从12岁开始接受越野滑雪训练,2017年通过跨项选材进入北欧两项国家集训队,兼顾越野滑雪和跳台滑雪两个项目。北欧两项2月9日决出首枚金牌,赵嘉文位列第43位,实现了中国选手在该项目上的突破。

“跨界跨项选材”实现了冰雪运动的“扩面发展”,为打破长期以来存在的“夏强冬弱”“冰强雪弱”格局发挥了关键作用。它不仅打破了冰雪项目发展的“空间障碍”,丰富冰雪“人才储备”,而且还依托项目之间的优势互补,补齐各类短板,为中国冰雪的全项目开展、全项目建队、全项目训练以及“全项目参赛”提供有力支撑。这一次中国冰雪健儿在家门口的体育盛会上实现了“全面参赛、全面出彩”,中国冰雪也靠着“补短板、填空白”跑出了加速度。


全部评论
0
表情
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