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正文

评论

分享
微信扫码分享
你看,他们真的练出来了
关注

本报记者 丰佳佳

2月13日,北京延庆迎来一场强降雪,从小海陀山脚向上望去,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几条蜿蜒的雪道变得朦胧。北京冬奥会高山滑雪比赛因为这场鹅毛大雪调整了节奏,上午的女子滑降公开训练取消,男子大回转第二轮比赛从下午1时45分延时到3时。

开赛以来,只要是比赛日,高山滑雪中心媒体中心的记者工位基本座无虚席,因为大雪,媒体间拥挤度更甚,我和几位从雪车雪橇中心转场过来的文字记者干脆直接到竞技结束区看“顶级网红”冰墩墩跳舞,看清雪车、轧雪车整理赛场,看志愿者和工作人员堆雪人……虽然比赛延时,但现场感觉不到焦虑,大家好像更兴奋了。

雪中等待并不难熬,很快比赛就开始了,选手们依次从山顶出发,最快成绩不断在刷新,雪也越下越大。

两位中国选手出发比较靠后,他们出发时,雪场能见度约100米,站在出发点视线里大概能看到10个旗门,但由于之前选手的滑行,雪道留下不少浅坑深痕,有些痕迹被新降的浮雪覆盖,运动员无法提前避免,就在这样不太有利的条件下,徐铭甫和张洋铭都表现不错,顺利完成滑行。

走到混采区,张洋铭一直在笑。我问他,“是因为看到下大雪所以才这么兴奋吗?”他笑着说:“今天感觉特别顺,能够展示自己的技术,所以就挺高兴。我在奥地利训练,有时候一连七八天都是这种天气,一样滑。你看,我们练出来了,今天滑得太爽了。”

张洋铭笑得格外灿烂,但我知道,他的“奥地利时光”不仅有纷飞的大雪,还有险些中断冬奥梦的意外。2019年3月,他在奥地利训练时意外受伤,右小腿胫骨、腓骨同时骨折,之后接受手术,腿上打了8根骨髓钉,要躺在床上养伤。刚从技术项目兼项滑降就遇到这样严重的伤病,张洋铭受到的打击可想而知。彼时躺在病床上的张洋铭为了给自己鼓劲,写下“决心书”——“作为一名冰雪追梦人,我一定不负大家的关心帮助,争取早日重返训练场,力争在北京冬奥会创造优异成绩,为祖国争光,为人生添彩。”

躺了两个月后,他开始复健,在教练和队友们的鼓励下,他挺了过来,半年之后,再次站上山顶,完成了训练滑行。现在谈起这次受伤,张洋铭笑着说,自己的腿恢复得比受伤前还好,“感觉更有劲儿了!”

每一次滑行,张洋铭都会跟自己说:“拼了!”靠一个“拼”字,他和队友们拼出了中国高山滑雪全项目参赛,拼出了中国高山滑雪跨越式发展。

来源:中国体育报

zgtyb0214003_004_01_b.jpg

全部评论
0
表情
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