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分享
新华社长春2月12日电(记者张博宇、王帆)这个2月,正在进行的北京冬奥会为全球观众带来了一场冰雪运动的盛宴。在冰雪大省吉林,人们在为奥运健儿加油喝彩的同时,也纷纷走上冰雪、支持冰雪,乐在其中。
加油吧!奥运健儿
当17岁的苏翊鸣在“雪长城”赛道上冲天而起,为中国拿下了这个项目一枚创造历史的银牌时,1000多公里外,长白山万达泰格岭山地公园内,许多少年也在进行着滑行、跳跃、翻转,一次次挑战自己的极限,追寻着苏翊鸣的脚步。
他们中小的只有七八岁,大的也才20岁左右。坡面、技巧、大跳台,不同的项目,不同的年龄,相同的是绽放在冰天雪地里的青春色彩。在他们的眼里,从这座公园冲出去的苏翊鸣是偶像,也是目标,他们给苏翊鸣最好的加油方式,就是向着他的高度攀登。
当31岁的齐广璞第四次站在奥运赛场上时,紧紧注视着他的,除了现场观众,还有远在长春,围坐在电视机前的家人、曾经的教练和队友们。他的每一次腾飞,都会引起观赛现场所有人的屏息,每一个稳稳落地,都会得到满堂的喝彩。
在北京冬奥会的赛场上,还有许许多多来自吉林的身影。武大靖、孙龙、韩雨桐、张楚桐……
“长春已连续为8届冬奥会输送运动人才。”长春市冬季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聂玉江说,“我们关注着每一位从这里走出去的运动员,给他们加油鼓劲。”
努力吧!每一位冰雪人
冬奥选手闪耀赛场的背后,是训练场上日复一日打磨自己的时光,也是许许多多冰雪人努力的成果。
带领张洋铭、徐铭甫两位运动员参加北京冬奥会高山滑雪项目的教练张智伟忆及在吉林北大湖滑雪场的训练时光,仍然感慨不已。“2014年我们在北大湖滑雪场训练的时候,只能住在山下的村民家里,自己做饭,有时还得自己背着装备爬山。”
借着北京冬奥会的东风,近年来,位于世界冰雪黄金纬度带的吉林省已建设54家滑雪场,单日最大接待量达到了10万人次。2021—2022年雪季,吉林雪季旅游接待规模预计达8500万人次,实现总收入1700亿元。
还有更多的青少年开始接触冰雪,爱上冰雪。在长春,由教育部门出资,雪场提供交通、雪具、保险和滑雪教练等服务,让全市六年级小学生都可以自愿选择参与免费的滑雪课程。
长春市民刘羽琦的儿子积极参与其中。在观看了冬奥会苏翊鸣的比赛后,她的儿子萌生了学习单板滑雪的想法。“如果将来他想走上专业滑雪的道路,我会全力支持他。”刘羽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