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正文

评论

分享
微信扫码分享
超越输赢,北京冬奥会赛场内外的中国气度
关注

中新社报道,北京冬奥会已经进入第八个比赛日,冰雪之上的速度与激情,持续给全球带来期待与惊喜。而赛场内外,闪耀的不只有奖牌和纪录,更有属于运动员与观众的中国气度。

冬奥会是全人类同台竞技的体育盛事。竞技体育虽以成绩为重要标尺,而在中国运动员眼中,摘得奖牌、突破纪录是梦想,但不再是唯一的追求,突破自我成为更大的目标。

2月8日,冬奥“顶流”中国选手谷爱凌“惊天一跳”,会当“凌”绝顶,完成了目前世界上女子自由式滑雪运动员所能完成的最高难度动作1620度转体,摘得中国冬奥史上首个女子雪上项目金牌。赛后她坦言,“来这里并不是为了打败其他选手,我只想去打破自己的界限。”

这种突破自我的竞技体育精神,还有更多中国运动员在赛场上发扬。高亭宇以打破奥运纪录的成绩在速度滑冰男子500米比赛中夺冠,摘得中国速度滑冰男子项目首枚冬奥会金牌;张洋铭创造了中国选手在冬奥会高山滑雪全能比赛项目中的历史最好成绩;徐铭甫顺利完赛,填补了中国在高山滑雪男子滑降比赛项目的奥运成绩空白;何金博完成自由式滑雪大跳台个人最高难度动作;王沛宣在单人雪橇项目成功首秀……

“风物长宜放眼量。”无论输赢,中国运动员都尽全力参赛、完赛,以在赛场上激发出更好的自己为荣。如此宽广的“眼量”已是一种突破。

如果说赛场之上,中国运动员谱写着“更快、更高、更强”的乐章,赛场之下,则奏响着“更团结”的弦音。

谷爱凌获得个人首枚奥运金牌后,拥抱住在雪地中掩面哭泣的亚军得主、法国名将泰丝·勒德,安慰她。冰雪中的一抱令人感到那份温暖。

冰壶混双循环赛中,中国选手范苏圆、凌智虽惜败于美国组合,仍面带微笑,用英语祝福对手,并为每人送上了一盒“冰墩墩”奥运纪念徽章。凌智说,冰壶本就是一种社交性运动,交换礼物是这个项目的传统,表达运动员之间的友好。

其实,超越输赢,以平常心态观赛的背后,是新时代中国人对待全球体育竞技的开放与包容。

从更广阔的视角看待本届冬奥会,各国“小雪花”簇拥“微火”的点火仪式、代表中国但更面向世界的“冰墩墩”、没有国籍差别的热情志愿者……赛场之外,这些细节也同样有着开放包容的寓意。

运动员的突破自我,中外运动员的友好互动,观众为奥运健儿喝彩,赛场内外超越输赢的心态共同彰显了开放包容的中国风采。


全部评论
0
表情
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