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正文

评论

分享
微信扫码分享
嵌入5颗钢钉,度过最难的闫涵依旧热爱花滑
关注

北京时间2月10日王牌会客厅迎来了中国男子花滑名将闫涵,虽然在此次北京冬奥会选拔赛上,闫涵因为个人原因缺战错失竞争冬奥名额的机会,不过这位曾经的花滑“天才少年”也一直关注着冬奥比赛进程。来到会客厅,闫涵也与大家谈起自己从小的花滑经历,自己视为偶像的姥爷,还有肩膀上那五颗钢钉……

由于父母都在国外工作,闫涵出生在俄罗斯,五岁才回到中国。在他的记忆中,儿时的玩具就是套娃。回国之后,姥爷发现闫涵特别淘气,就想让他去尝试一种体育运动,最先想到去学跳水,但是冬天东北没有跳水,水池都给冻上了,“当时一进去就是花样滑冰,然后我姥爷就看这个运动项目还挺好玩的,花样很多。”抱着练练试试的心态,没想到却成就了一个世界冠军。

闫涵从自己刚接触滑冰开始就没有摔过跤,当时的启蒙教练黄老师跟他的姥爷说,这孩子很有天赋啊,要好好培养。闫涵的花滑“前半生”可谓顺风顺水,从业余队去到市队再到省队,连他自己也说,“没想到直接国家一步登天了。”

2017年世锦赛之前的一个星期,训练压力特别大,在训练场上闫涵把肩膀拉折了。手术里,嵌入了5颗钢钉。正常恢复需要三个月左右的时间,但为了赶上训练进度备战奥运,28天之后他就回到了训练场上。没想到却因此落下病根,由于恢复不好,现在做一些姿势或者阴雨天,受伤的部位就会十分疼痛。

或许正是因为伤病,改变了闫涵的很多想法。2018年平昌冬奥会结束,闫涵做了一个大胆的选择——成为职业运动员。“职业化这种道路一是没人去尝试,我也算是冰上第一个转职业化的人,第二是我觉得职业化更适合我的性格,我是真金白银的去花钱训练,我就我觉得没有什么方式比这个更直接。”闫涵也是在试自己,让自己更坚定。

相比较在国家队完全不用动脑子,所有人都围为自己服务,到了外面的社会就没人会惯着了,都是自己去运作。闫涵自己去找冰场,自己去找教练,去找康复,包括自己的团队找。那个时候刚步入到社会,闫涵说自己就是一张白纸,“什么都不认识,谁谁都不认识,所以当时那有一段时间是特别难的。”

每天早上5:00训练,练完之后去上学,或者去打工,维持自己的训练,“我觉得这个才是你真正的喜欢这件事情,而不是把它当工作,我相信以后会有更多人甚至越来越多人,甚至到所有人都是以这个方式去训练练,去取得成绩,得完成绩之后,国家去用你或者是队伍去用你,谁行谁上靠自己,我觉得这都是我的经历,我走这一步还是很为自己骄傲的。”


全部评论
0
表情
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