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分享
昨晚,成都有一件大事值得我们关注,《成都世界赛事名城建设纲要》正式发布,成都向全球发出成都建设世界赛事名城的热情邀约与美好蓝图。未来,成都市将着力打造“两都四中心一极”的世界赛事名城体系,在更高水平上推动体育助力城市发展、融入市民生活。
图据:见证龙泉驿
那么第一个问题来了,什么是纲要?
纲就是提纲,要就是要点,纲要就是提纲挈领的要点。可能我们最熟悉的就是十四五规划纲要,它是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而《成都世界赛事名城建设纲要》是什么呢?它也是一个规划,是对成都打造世界赛事名城进行了结构性的、核心的和实质性内容的总结、概述和介绍。实际上,成都要打造世界赛事名城并不是一件新鲜事,这句口号我们很早就已经提了出来,而且为之踏踏实实的做了很多准备。但是有了纲要,情况就不一样了。就像盖一座房子,我们已经有了图纸,有了施工计划,也就胸有成竹了。《成都世界赛事名城建设纲要》的发布也是这样,《纲要》是一份宣言,表达了成都发展体育的坚定信心,描绘了成都世界赛事名城建设的美好画卷,未来不再是一句口号。
第二个问题:纲要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影响?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就必须从这份《纲要》里面去寻找答案。根据《纲要》,未来,成都将着力打造“两都四中心一极”的世界赛事名城体系。打造彰显公园城市底色的健身活力之都、建设世界一流的国际赛事之都、建设辐射全球的体育创新资源配置中心、建设时尚魅力的体育消费中心、建设具有国际吸引力的户外运动休闲中心、建设彰显天府文化特质的体育文化交流中心、打造开放协同的成都都市圈体育增长极。我们可以想象一下,一旦这些“两都四中心一极”打造成为现实,成都将会是怎样一个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化大都会,它所带来的影响、辐射和虹吸能力将是不可估量的。所以我们一直在说,办赛就是营城,体育不仅仅是狭隘的休闲娱乐、锻炼身体,它更可以是一座城市跨越发展的杠杆,一座城市提升能级的强劲引擎。不难看出,这是一盘大棋,而成都已经开始谋篇布局。
第三个问题:梦想怎样才能变成现实?
在昨晚发布的《成都世界赛事名城建设纲要》当中,其实有一个重要的细节需要我们去关注。那就是《纲要》提出了三个阶段的发展愿景,可能一般的老百姓习惯将它们称为三步走。到2025年建成世界赛事名城,成都将基本形成与世界赛事名城相匹配的赛事体系,体育赛事成为成都发展“新名片”,体育精神和体育文化对优雅时尚的城市精神塑造,对市民生活的影响力、感召力和凝聚力更加彰显;到2030年建成世界体育名城,体育实现全方位高质量发展,全民健身、竞技体育、体育产业等重点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体育在提升城市国际影响力、经济生产力、市民健康力、社会亲和力、文化传播力等方面发挥关键作用,为城市发展增添新活力、新动能;到2035年建成世界生活名城,体育成为世界生活名城核心内容和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标志性事业,健康第一的理念深入人心,运动融入生活,体育作为城市经济、社会、文化以及人全面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成为城市与世界交往交融的桥梁纽带。
图据:成都日报
任何人都可以掰着指头算一算,今年是2021年,到2025年其实也就只有四年的时间。以筹备大运会为契机,成都将180亿元投向大运会场馆建设,新建改建场馆49个,是过去67年累计投入的5倍。以赛促建,解决了长久以来成都的基础设施短板问题。而在这四年的时间里,成都要举办世界大学生运动会,接下来还有2022年世界乒乓球锦标赛、2023年亚足联男足亚洲杯、2024年羽毛球汤尤杯、2025年世界运动会等多项世界大赛。据不完全统计,成都每年举办国际和全国高等级赛事将达到50项以上,与世界赛事名城相匹配的赛事体系基本形成,赛事对相关产业的拉动效应超过300亿元。预计到2025年,成都的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1500亿元,体育产业增加值占地方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2%,全市体育消费总规模突破800亿元。
图据:成都日报
图据:成都日报
国际大体联代理主席雷诺·艾德对成都曾经有过这样一句评价:“在和时间赛跑的过程中,成都大运会的筹备工作向世界展示了神奇的‘成都速度’”。接下来,成都还将延续这种神奇。打造世界赛事名城,只是成都的第一步目标,最终将逐渐完成从“世界赛事名城”到“世界体育名城”再到“世界生活名城”的历史性跃迁。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赛事名城建设的最终目标。如今,发令枪已经打响,成都未来可期。
图据:搜狐网
文字来源:成都市广播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