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分享
不管是奥运会还是残奥会,旗手作为引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代表团、第一个走进开幕式现场的运动员,总是经过精挑细选,来代表他们国家(地区)的精神风貌或者体育成就。中国代表团的旗手人选历来备受关注。和奥运会旗手的话题性有所不同,残奥会上的中国旗手更具故事性,他们每一个人都更加深刻地诠释了体育改变人生的力量。
张海东:蝉联旗手 稳健前行
举重选手张海东在2000年的悉尼残奥会和2004年的雅典残奥会上蝉联旗手。
为了竖起国旗,他的轮椅上特意安装了一个金属的旗杆套。但入场式时,他一直是举着国旗稳健前行。
1岁时患小儿麻痹症造成双腿残疾的张海东,1987年张海东开始参加体育运动,开始练习轮椅竞速和轮椅投掷。
一个偶然的机会,张海东认识了南京市盲人学校体育教师王兴江,在其引导下,他开始用业余时间练举重,开始了人生旅程中一项更加艰难的跋涉。
无论刮风下雨,还是严寒酷暑,张海东始终如一地摇着轮椅车,每天往返十几公里赶去盲校一个几乎露天的棚子里进行训练。寒冷的冬天里,他曾多次连人带车摔倒在冰天雪地上,半天爬不起来;炎热的夏天里,汗水浸透全身,双手抓杠铃时直打滑,险象频生。但他始终以超人的毅力承受着高强度的训练,每天的训练量常常达到数十吨。功夫不负有心人,骄人的成绩回报了张海东的努力。
1992年3月在第三届全国残运会上,张海东以120公斤的成绩夺得举重金牌,同时还获得轮椅铅球投掷金牌。1994年在第六届“远南”运动会上,张海东夺得他在国际性比赛中的第1枚金牌。1996年在亚特兰大第十届残奥会上,张海东夺得1枚金牌,并打破世界纪录。2000年10月在悉尼第十一届残奥会上,张海东再次夺得1枚金牌,并3次打破世界纪录。2004年在雅典残奥会上,张海东又大显身手,夺得1枚金牌。 张海东的不凡表现为他赢得众多荣誉,先后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国青年五四杰出贡献奖章”等。2015年的第九届全国残运会上,张海东作为江苏队的教练带着弟子参加了比赛。
王晓福:压轴出场 稳举国旗
当年只有20岁的游泳运动员王晓福是2008年北京残奥会中国代表团的旗手。那晚的开幕式上,中国体育代表团最后入场,王晓福独臂稳稳举起中国国旗,走在整个代表团的最前面,年轻的脸上写满兴奋和快乐。
王晓福1988年11月16日出生于云南省玉溪市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农村的一个贫困家庭中,5岁时因意外遭到高压电击导致残疾。为了抢救他的生命,他父母东挪西借欠下了十多万元的债务。王晓福懂事后,妈妈常挂在嘴边上的话就是“要有志气,要争气,要让那些瞧不起咱的人看到一只手的人并不比两只手的人差”。贫困的家境,不幸的命运铸就了王晓福坚强的性格。
2001年4月,省残联来人到他家乡选拔残疾人运动员,发现了这个大手大脚大个子的孩子,5月他便被抽到昆明参加游泳集训。王晓福牢记妈妈的话,非常珍惜这个难得机会,立志刻苦训练,立志成才。一开始他将与自己同级别的队友也是世界纪录保持者作为赶超目标,别人的动作他认真看,教练教的认真听,下到水里反复体会。经过拼搏他实现了自己的目标,追上并超越了队友。随后他又把目标盯上了比自己级别轻的运动员,将其保持的世界纪录作为自己赶超的目标。在训练中,他从不偷懒,上强度时每天要在水中泡7个多小时,游一万多米,起水后累得饭都不想吃,倒头便能睡著,但他自己告诫自己,只要在训练就要做好每一个动作。后来他成为教练们公认的游泳动作最规范的运动员。
由于刻苦训练,在一年零一个月中,王晓福的成绩飞长,其运动成绩已经相当于经过四年系统训练的健全人游泳运动员的水平。在雅典残奥会上他曾摘得3金1银1铜,赢得了“东方飞鱼”的称号;在北京残奥会上,他又摘得2金2银2铜。
在2015年的全国第九届残疾人运动会上,已经成为“老将”的王晓福时隔8年后再次折桂蛙泳项目。
张立新:自强不息 奋勇争先
2012年伦敦残奥会于29日在奥林匹克公园“伦敦碗”主体育场揭幕。在开幕式各代表团出场仪式中,29岁的男子田径轮椅竞速选手张立新将担任中国代表团旗手。中国残奥代表团称,张立新“是中国残疾人运动员自强不息、奋勇争先精神的优秀代表”,是本届残奥会中国体育代表团旗手的最佳人选。
在2008年北京残奥会闭幕式上,张立新也曾高举五星红旗,代表中国代表团出场。
张立新是辽宁大连人,16岁时,他因病致左下肢截肢,他最大的愿望就是能顽强地活下来。但是真的活了下来,却从此告别健全人的生活,在漫长的岁月里都要依靠拐杖走路,这种打击也是毁灭性的。
“那段时间,新新心里不好受啊!一个原来活蹦乱跳的孩子,冷不丁没了腿,生活上不适应是一方面,心理上有了自卑的想法。”汲桂香看着儿子一天比一天沉默,心里万分着急。就在她不知所措的时候,大连市残疾人联合会向她们母子伸出了求援之手,并在张立新的精神和生活上给予了鼓舞和关爱。
大连市残联李扬等人知道张立新的情况后,推荐张立新到残联打球,他变得开朗起来,他的竞技成绩也越来越好,涉及的领域也愈加广泛。
起初,他参加的是排球项目,身高1米8的张立新凭借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出色的反应能力被篮球队挑走,随后又被吸收为大连市轮椅竞速队队员。从第一次接触到轮椅竞速这个项目时,张立新就掩饰不住心中的激动,“我喜欢竞速轮椅,我一定会闯出个名堂来!”竞速轮椅的运动员外出比赛,一般都是单手拄拐,另一只手拖轮椅。习惯拄双拐的张立新为了扔掉其中一支拐杖,加时加量地训练臂力,强化体能。经过一个月的努力,张立新能够灵活自如地单手拄拐,走起路来健步如飞,常常把母亲落在后面。
此后的他逐渐在全国各种残疾人大赛中崭露头角,多次获得全国轮椅竞速冠军。经过九年的艰苦训练,在2008年北京残奥会上,获得了男子400米t54级和200米t54级个人金牌,并与队友合作,获得了4×100米和4×400米两个接力冠军,成为“四金王”。2015年全国第九届残疾人运动会中,他在田径男子t53/54级1500米决赛中摘得银牌。
荣静:红旗下绽放的笑容
2016年9月7日,在里约残奥会中国体育代表团升旗仪式上,代表团正式宣布轮椅击剑运动员荣静担任中国代表团开幕式入场式的旗手。在退场的人潮中,这个戴眼镜的高挑姑娘自然大方的笑容令人印象深刻。
荣静自小因小儿麻痹而右腿行动不便,2017年进入江苏省轮椅击剑队。她的主项为重剑和花剑。在2017年伦敦残奥会上获得女子重剑团体金牌。2017年以来,她共七次参加国际比赛,6次代表祖国站上最高领奖台。她还曾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全国三八红旗手等称号。
每当想女儿的时候,母亲孙卫红总会打开手机或者电脑,回放荣静在赛场上的比赛片段。“家里的很多亲戚都会观看荣静比赛,虽然她获了很多奖项,但从来不会在亲朋好友面前炫耀。”记者在荣静家里看到,这十几年的时间里,荣静获得了近百块奖牌。
2016年在里约残奥会上,荣静将从14日开始参加花剑个人、花剑团体与重剑团体的比赛。 。2017年4月在南京举行的全国轮椅击剑锦标赛上,荣静获得花剑个人冠军、重剑个人冠军,并获得花剑和重剑团体两项冠军,共4枚金牌。同年8月在匈牙利举行的世界锦标赛上,荣静在重剑个人和团体比赛中各获得1枚金牌,在花剑团体比赛中获得1枚银牌。12月在香港举行的世界杯大赛中,荣静在花剑个人、重剑个人和花剑团体比赛中,斩获三枚金牌……
除了这些,荣静还曾获得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的“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授予的“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全国妇联授予的“全国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等。
周佳敏、王浩:双旗手 携手共进
2020年东京残奥会的两名旗手,周佳敏曾获得2016年里约残奥会复合弓公开级个人赛、混双冠军,2019年残疾人射箭世锦赛复合弓公开级别团体冠军、混合团体冠军;王浩曾获得2017年、2019年残奥田径世锦赛跳远金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