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分享
近日,2019年全国羽毛球团体冠军赛引起不少球迷的关注,不过大家的重点并不在比赛成绩,而在于“体能大比武”项目。所谓体能大比武包括跳绳(双摇)1500次、400米×5次,男5000米和女4000米,所有运动员根据总成绩进行排名。而该项目已经有很久没有进行了。今年重新恢复,重点是为了测试运动员的体能状况。
在20年前(1990年左右),羽毛球器材发展进入一个高速时期,球拍、球线的升级,让球速、比赛节奏越来越快,而国羽新一批在役选手在体能上并不好,根本没有办法跟上对手的节奏,只能被动挨打,所以国家队经过研究之后,决定针对全国开展体能大比武,来提升运动员的能力和体能。
据前羽毛球队长蔡赟说:”回想一下之前的运动员,什么时候听他们说过体能不行,林丹说过吗,傅海峰说过吗,就算是看上去“瘦弱”的鲍春来,他也没说过啊!而现在经常听到运动员总结比赛时说到第三局体能不行了,精力跟不上了等等,其实这就是综合能力普遍下降的表现。“
目前羽坛的众多选手中,以日本队的体能最为突出,男单桃田贤斗、女单奥原希望和山口茜、女双、男双的选手中,体能储备都完全够打满3局。反观国羽选手,刚开始还气势满满,如果对手顽强抵抗,顶住前面的进攻后,国羽选手就会被拖死,打到决胜局往往被对方反败为胜。这样的比赛情况越来越多,除了没有合理的分配体能外,本身体能的储备也不够。
蔡赟还说:“近些年,队里一直在强调科学训练,过去那种大运动量的训练方式越来越少。科学的、先进的训练理论一定可以提高训练效率,提升训练效果,但并不意味着传统的训练方式就没有可取之处。”
蔡队举例说明之前的训练:”比如说爬山,现在基本上就是安排半天时间爬山,同一天技战术训练的强度会减轻很多。而我们那个时候,早上正常强度技战术训练,有时甚至还要加量,然后再下午去爬香山,爬三趟。男单组算是体能最好的,但当时这一套组合拳下来,抽筋的人一大堆。“
而这种高强度训练带来的结果是:一方面能让我们的体能达到一个比较高的水平,同时在此过程中,对我们意志品质的磨练作用也是非常明显的,这是一种比赛气质的培养和锻炼。这是目前国羽年轻选手所缺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