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正文

评论

分享
微信扫码分享
国羽男单主管教练陈郁:只要内心坚定,困难都会变得容易
关注

东京奥运会,第三次参赛的老将谌龙收获了一枚银牌,伤愈归来的石宇奇亦在八强之列,可以说国羽男单的表现超出了外界的预测。

2017年,陈郁正式接任国羽男单组主管教练。这位曾与鲍春来等名将并肩作战的优秀运动员,在退役后选择了以教练的身份,在自己热爱的领域里继续发光发热。

国羽五个单项中,男单组的年龄跨度较大,而谌龙与石宇奇这两位奥运主力选手,在性格、经验等方面也差别不小。在不断的磨合中,陈导与队员们建立起了独属于他们的默契和信任。

“我们的目标是一致的,只要坚定内心,困难都会变得容易。”

Q:介绍一下近期男单组的训练情况?

陈导:从去年全英结束,到成都、陵水的集训,整个男单组的训练可以说是把奥运备战工作比较好地完成了。现在已经是奥运前的冲刺阶段,目前两个主力队员谌龙和石宇奇的训练,是比较正常、比较积极向上的阶段。就是要看怎么把训练成果在比赛中发挥出来。

Q:奥运前的训练重点是什么?

陈导:谌龙和石宇奇两个人的训练重点不太一样。我们是在整体的指导思想下,根据两个人的打法特点,进行针对性的训练。毕竟两个人打法上、年龄上都不太一样。谌龙是经历过各种大赛、获得过奥运冠军的优秀运动员,他很清楚自己需要什么、也清楚自己要怎么做,所以我们在训练中更多是互相配合,通过沟通去制定合理、科学、针对性的训练。石宇奇相对来说比较年轻,第一次参加奥运会,方方面面的很多东西他没有经历过,包括我们有些教练也没有经历过,谁也不知道在场上是什么样的心态,所以目前更多的是从技战术上、体能上把自己的硬件做好,这是最重要的。其次才是做一些心理建设和心理疏导,这方面会更多地去强调遇到困难怎么准备。

Q:由于疫情,国羽已经很久没有参加比赛,积分也相应下滑,您和运动员们会焦虑吗?

陈导:说不焦虑肯定是假的。我们训练出了那么多汗、吃了那么多苦,为的就是上赛场去拼搏。但是因为疫情这些客观因素,我们没有参加一些比赛,也是出于保护运动员的考虑。但运动员们的求赛欲望都很强,没有比赛的时候多少会有一些焦虑和顾虑,不知道自己练得对不对,不知道自己正式比赛时会遇到什么问题、能发挥出多少实力。这些不光运动员们想,我们教练也会想。所以更多的还是在于一些心理疏导吧,先把眼前的事情做好,有了准备,不管什么时候去比赛,我们心里都是有底的。

Q:长时间的封闭训练,运动员的心理状态会不会有起伏?您是怎么帮助他们的?

陈导:不光是男单组,我们整个队伍都想了很多办法去疏导运动员们。从19年年底疫情开始到现在,我们经历了很长的过程,而且国内疫情比较严重的时候我们刚好有出国,看到了国外对待疫情的态度和困难。之后能回到国内、安安心心地训练,也是克服了很多困难,得到了国家很大的帮助,还有领导们的关心,确实中间有很多不容易。还是感谢强大的国家给我们的很多保障,这让我们有了很安心的感觉,尤其是对比很多国外的运动员,可能连训练都无法保证。

对于队员们,我们从思想上、生活上也做了很多努力去缓解他们的压力,比如增添一些趣味性的活动、丰富业余生活、进行一些聊天和沟通。这个疏导的过程,其实对于教练员团队还有运动员们是双向的,我们需要达成一种共识,互相缓解压力。我觉得各方面我们做得还是不错的。

Q:对于您自己来说,会很有压力吗?

陈导:这方面我太有体会了。我想任何一个教练员,特别是担负着重要责任的教练员,都会有这样的情绪和体会。奥运会这样一个重大的比赛会赋予我们责任,这样特殊的环境下,大家也都会有一种焦虑。但是我觉得,我们的目标是明确的:都是为了奥运会、为了国家的荣誉。在这个前提下,我们个人怎么去排除困难,就相对容易一些。把自己内心的目标坚定下来,剩下的就当做是对自己的磨炼和提高。

Q:为什么选择做教练呢?

陈导:首先当然是出于对羽毛球这项运动的热爱和不舍。从前做运动员打了这么多年球,这已经是我生命的一部分了,退役后觉得之后做的职业肯定要和羽毛球有关,教练员应该是最适合的了吧,能把自己的心得、经验、体会去传承给下一代运动员,对我自己也是一个挑战。其实当时就觉得是很顺理成章的事情,没有怎么考虑就去做了。

Q:您平时如何和队员们相处?

陈导:也不能说完全是做朋友、与队员们打成一片。教练员与运动员还是两个完全不同的身份,应该说是赏罚分明,要有原则。你把运动员当成自己的家人和孩子去关心的时候,相处中肯定会有一些温馨的时刻。但有时候,我必须要对他们提要求,但他们可能有一些自己的想法,就会产生一些分歧,这时候需要更有艺术的、更合理的方式,去引导或者说服他们。但不管怎么样,只要我们目标一致,路上有些分歧都不是问题。

Q:18年石宇奇在势头正旺的时候受伤,您当时的心情是怎么样的??

陈导:第一感觉就是很痛心,运动员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之前女单的高昉洁跟腱撕裂,我跟罗导也交流过,就觉得自己的孩子在自己手上受伤了,其实很痛心但同时又不能表现出来,不能让自己影响到队员或者整个组,特别是不能影响到石宇奇本身。如果石宇奇看到教练员都慌了乱了,他可能会更受打击。那段时间还是想着不能乱,把该做的工作做好,治疗、康复等各方面都理顺,时间上的人员上的一些困难都尽可能去考虑到。主要精力还是用在解决实际的问题上。

Q:石宇奇经常有康复之后又受伤的情况,这一点您怎么想?

陈导: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石宇奇是一个非常非常不容易的运动员。他的天分很高,在我看过的很多队员中,他对技战术的敏锐程度应该说是非常高的。他的身体方面,进入专业训练之前他的手其实已经做过手术,到现在已经做了三次手术了。但同时他又是一个非常要强的人,他是我们所说的“90后”,很有想法,对自己要求其实也很高。一些伤病会导致他没法正常训练,像深蹲或者别的力量训练,别人很容易能做到的动作,他要比别人多付出很多才能完成,可能还达不到自己的要求,这时候他会较劲、会钻牛角尖。目前来说他最大的困难就是如何克服伤病,用最好的状态去比赛。这么多年的不断磨合,教练员和队员之间也达成了一种信任,我们也慢慢摸索出一套适合他的训练模式,怎么样能把他的状态调节到最好,同时又能控制伤病,我们也都在积极地努力。

Q:有球迷认为我们不去比赛不知道其他人的实力会不利,也有球迷认为我们在“暗”,对手在“明”反而有利,您认为呢?

陈导:首先要感谢球迷对我们的关心和支持。在疫情这个大环境下,我们首先要考虑的是队员们的安全,这是第一位的。其次才是怎么样去合理地安排队员们的比赛,因为现在出国回来都有隔离21天的要求,那么之后的训练也会受影响,再出去比赛可能就不是最好的状态。如何有的放矢地去参加比赛,什么样的比赛锻炼价值更高,这方面教练员团队会做全盘的考量。

Q:您认为国羽男单最大的对手是谁?

陈导:对手很多。比如大家都知道的桃田贤斗,他在竞技状态、水平各方面,肯定是最有力的竞争者。安赛龙、金廷、周天成也是我们经常研究的、经常交手的对手。包括最近涌现的李梓嘉这些后起之秀,我们之前也都有密切关注,都在我们平时钻研的目标之内。在把自己做好的前提下,我们也在有针对性地去研究对手,进行相关的数据化分析,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Q:作为教练员在赛场上时,内心也会很紧张吗?

陈导:肯定是会紧张的。但是作为教练员,哪怕你手心都凉了、袜子都湿了,你也不能让队员看出来。队员在场上很专注很投入,可能这时候技战术已经不是最重要的了,只是需要一个眼神、一个小的动作,给他一种鼓励和肯定,这是最重要的。指挥也是一门艺术吧,也是需要我不断去学习提高的。

Q:队员在场上时也会跟你做一些交流,当时的环境下你们能听见彼此在说些什么吗,还是出于一种默契进行沟通?

陈导:他表达的90%我肯定能懂。因为相处那么久了,默契已经达成了,一个眼神一个动作,我就知道他为什么会有这个反应,知道他看我的时候是为了得到一些帮助,还是需要一些指示。只不过周围环境比较嘈杂的时候,可能需要借助一些肢体动作或者嘴型来明确。

Q:封闭训练那么久,您是不是也很久没有见到家人了?

陈导:对,去年有十个月没有见到太太和儿子,今年也已经很久了,只能通过视频来聊天。也不是只有我有这种情况,我们国家队的教练员都是这样。家里的父母和太太也很理解我的工作和我承担的一些责任,所以都非常支持我,虽然多多少少也有点埋怨,一家人总是互相想念互相牵挂的嘛。视频里儿子也经常问我:“爸爸现在在哪集训?爸爸什么时候能回家?”但他们也能从我这得到一些自豪感,我儿子在幼儿园也会和同学说,“我爸爸是国家队教练员,在带队员到处比赛呢”。

19年苏杯在我家乡广西举办,我们把苏杯重新夺回来了,那一次我的家人都在现场。看着我们在父老乡亲面前拿下这枚金牌,看着全场起立、升国旗奏国歌,他们都很激动,也能更真切地体会到我这个工作的意义和价值所在。我觉得是值得的。(转载自中国羽毛球队官方微博)

全部评论
0
表情
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