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正文

评论

分享
微信扫码分享
蔡赟:我看解说!
关注

世界羽联巡回赛总决赛结束,我今年的解说工作也告一段落了。

今年是我比较多的参与到羽毛球解说的第一年,这一年工作结束了,我也做个小总结吧。

微信图片_20181229231808.jpg

解说的经历给我最大的收获就是对于观众需求的认识。过去当运动员的时候,关心的都是最顶尖的技战术应该是什么样的,最先进的战术意识应该是什么样的,对于基础的东西并不关心。退役之后,我也在做羽毛球培训,才逐渐意识到,对于绝大部分的球迷来说,最顶尖的技战术理论对他们来说意义并不大,因为大家的还没有达到这样的高度。球迷更喜欢的更需要的,是一些基础的东西,是一些专业队员并不会太在意的东西。通过这一年的解说过程中和大家的交流,也有这样的体会。

微信图片_20181229231813.jpg

我现在是处于一个转型期,从职业运动员到现在做羽毛球的培训和推广,其实最难的就是自身位置的确定。通过解说的经历,现在自己已经比较清楚应该怎么去和球迷交流,简单来说就是把自己的位置要放下来,要更多地和大家交流一些基础的东西。比如说解说的时候我发现,其实对于一些羽毛球的基本规则,依然有很多球迷并不是很清楚,这个时候我就要把这些曾经并不在意的东西拿出来说一遍。推广羽毛球,是要从基础做起的。

微信图片_20181229231817.jpg

基础知识的介绍很重要,但是我认为解说嘉宾最大的作用,就是让解说更专业,通过一些细节的把握和解释,通过数据的介绍,让更多的人能更专业的去了解羽毛球。我觉得这是很重要的,如果解说员或者解说嘉宾说的不专业,甚至给大家提供一些错误的信息,其实对推广羽毛球是有负面作用的。而专业的体现,就是对场上细节的把握和分析。

网上很多人说我解说“毒舌”,这个评价我自己觉得没什么。今年总决赛解说结束后,我也和大家说了,我的解说是针对比赛本身的,评价运动员在场上的实时表现,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解说要做的就是把事实说出来,谈不到毒舌。当然我有自己的语言风格,可能会有球迷不习惯不喜欢。这也正常,大家看球都会有主观倾向性,我看足球的时候也这样,如果解说员说我支持的那个队不好,我心里也会有不舒服,但是解说员只要说得对,我再不舒服也得忍着。

这一年的解说经历,我也发现自己的不足,就是很多时候不知道要去说什么,还是之前提到的问题,很多我觉得很基础的东西就会习惯性地忽略,所以这个时候就需要解说员来引导我。解说员应该是球迷和解说嘉宾之间的纽带,站在球迷的角度针对比赛提出问题,让解说嘉宾来解答。道理也很简单,你如果让我和林丹搭档解说,那我估计我俩说的内容很多球迷都会听得云里雾里的,所以需要解说员从球迷的角度来引导解说的方向和节奏。现在比起原来,羽毛球转播的平台丰富了很多,也有很多退役的运动员加入到解说嘉宾的行列,这些资源很好,所以也需要更多懂羽毛球解说员来充当解说嘉宾和球迷之间的纽带。

今年的解说结束了,一点小总结,希望今后的解说过程中,我也能不断进步。

(文章来自公众号:和蔡赟聊羽毛球)

全部评论
0
表情
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