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正文

评论

分享
微信扫码分享
从当下再出发 运动员的“重启”时刻
关注

竞技赛场不存在常胜将军,也没有跨不过的低谷。对运动员而言,每一次站上领奖台或是遭遇挫折,都是重新出发的序章。贾一凡在掌声中卸下荣光,以“归零”心态和新搭档配对女双,挑战新的可能;胡凯从洛杉矶奥运周期重新启程,在射击世界杯四连冠的最高领奖台上看向未来;射箭新秀朱静怡不纠结于过去的得与失,从挫折中拾起勇气,在世锦赛突破后继续向上攀登。这份“重启”的力量,都让他们一步步遇见更强大的自己。

做一名勇敢者 贾一凡选择“归零”

在人生的舞台上,重新开始是勇者的选择,用坚定的步伐走出新的辉煌,巴黎奥运会羽毛球女双冠军贾一凡正在做这样一名勇敢者。在职业生涯经历的第三个奥运周期,贾一凡选择“归零”,告别携手十多年的搭档陈清晨,与“00后”张殊贤配对,一切从零开始。

在洛杉矶奥运周期选择重新出发,是贾一凡在巴黎奥运会备战时就定下的目标。“你的目标不仅仅是奥运冠军,而是成为冠军之后,可以去影响和帮助更多人。”巴黎奥运会备战期间,贾一凡身边的教练、朋友都曾给她传递这样的信息。因为贾一凡在国羽队伍中一直就像一个“小太阳”一样,充满着积极向上的能量,用自己的热情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贾一凡从不畏惧从头再来,因为她心中有一团不灭的火焰,燃烧着对成功的渴望。然而重新开始遇到的困难,还是要比她预期中更多。“刚开始和殊贤搭档的时候,没有真正做到从零开始,对于失败的感受想去快点翻篇,但不去沉浸体验这种失败,很难翻篇。”贾一凡与张殊贤配对之初输了不少球,其中有些是她和陈清晨搭档时不会输的对手。如何面对这样的落差?贾一凡需要心理调适。“我们刚开始时总想马上见效,缺少耐心。”既然选择“归零”,她就做好了输球的准备,但更大的难题是如何将自己当作一个没有经验的新人。“如果我总觉得自己有经验,就会掉进惯性的陷阱,总觉得一切理所当然,所以必须时时刻刻去重新理解和适应。”

“我不可能没有欲望。我还想赢,想在场上继续奔跑,那就想办法解决问题。”贾一凡一直是那个勇敢、充满斗志的女孩。“巴黎奥运会给了‘凡尘’组合一个圆满的结局,但贾一凡拿完奥运冠军之后,仍然从心底里对每一拍、每一分、每一场球都有极大的欲望,重新出发确实需要很大的勇气。”国羽体能组组长刘杰从东京周期到巴黎周期再到洛杉矶周期,看到了贾一凡一点一滴的变化。“她的积极向上很能带动身边的人,巴黎夺冠以后,她的心智更加成熟。”

经历“归零”的挫折后,贾一凡开始认真思考如何与“00后”且有点内向的张殊贤更好地沟通。“现在我正在学习怎么帮助到别人,怎样跟‘00后’沟通。”为此,贾一凡做出了主动改变——场上,她化身张殊贤的“教练”,把自己的经验倾囊相授;场下,为了让张殊贤更善于表达,有时候她会把赛后采访的主导权交给张殊贤,并鼓励道:“说得很好。”她也会在赢球后和张殊贤一起做“嘻嘻”的表情。这样的改变,在比赛中逐渐起到效果,“凡贤”组合逐渐变得稳定,目前世界排名已经升至第四位。“我们现在打球更齐心,技战术执行速度更快。由于配合时间不够长,衔接轮转的速度还不够快,但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贾一凡对“凡贤”组合的未来充满期待。

在重新开始的过程中,伤病也是贾一凡绕不开的问题。“自身的能力没有恢复到之前的状态,奥运会之后也没有进行太系统的训练,能力下降了很多,没有力量的支撑,导致伤病复发。”今年夏天,贾一凡为了缓解肩伤不得不打封闭,就连几年前的旧伤手腕疼痛也再度来袭。不过这些在贾一凡看来“一切都在可控范围内”。“我和陈姐(陈清晨)经历了太多,不管是从身体、心理方面,还是技战术的能力,我们都形成了自己的一套体系,也知道该用什么手段去对待自己。”

“和凡姐(贾一凡)配合起来,感觉自己多了一个教练的帮助。”张殊贤表示。“贾一凡现在其实可以做自己的教练了。”刘杰说,“从踏上国际赛场开始,伤病就一直伴随着她,但她能很好地处理。这么多年,她对自己各方面都有研究,她在伤病、身体、体能等各方面都可以做自己的教练,我们只是起到一个辅助作用。”

带着过往的经验,今年贾一凡又像一名新人一样,有了很多第一次的体验——第一次和张殊贤参加世锦赛,第一次和张殊贤夺得世界羽联世界巡回赛超级300冠军……“凡贤”组合在刚刚结束的中国香港公开赛登顶,这也是她们第一次拿到世界巡回赛超级500冠军。“这才是我们刚配合的第一年,还是有很多问题,我们也处在新鲜感的阶段,要以愉快的心情去解决遇到的问题。”沉下心来,贾一凡发现重新开始可以用不同的心态来面对,“重新站在场上之后,我觉得这样的心态反而让自己更加沉着冷静。”

谈到接下来的目标,贾一凡希望经历又一个“第一次”——“期待我和殊贤可以第一次参加世界羽联总决赛。”贾一凡说。

打好每一枪 胡凯不被冠军定义

在前不久结束的2025年国际射联射击世界杯宁波站比赛中,胡凯两次站上最高领奖台,在男子10米气手枪和10米气手枪混合团体项目均有金牌进账。走下领奖台后,胡凯随即回到了安徽队,投入到第十五届全运会的备战中,他要向今年另一个重要目标发起冲击。

四年前的陕西全运会,19岁的胡凯排名资格赛第8“擦线”晋级决赛,但他在决赛中以黑马之姿突出重围,用最后一枪的10.9环战胜了刚刚获得东京奥运会该项目第6名的山东名将张博文,获得第十四届全运会男子10米气手枪冠军。最后一枪打出满环后,胡凯握紧拳头,拍了拍自己的大腿,释放情绪,能在一众高手中虎口拔牙,夺得这枚金牌,胡凯很激动。这场比赛过后,大家都记住了这名戴着眼镜、脸庞还有些稚嫩的19岁安徽男孩。那时他说:“下一个目标是进入国家队,参加国际赛事。”

能获得射击全运会冠军,时间点又在巴黎奥运周期伊始,胡凯自然受到了许多关注,大家期待他成长为巴黎奥运周期中国男子10米气手枪项目的中坚力量,胡凯此后的表现也证明自己并不是昙花一现。之后他顺利进入国家队,打磨技术、锤炼心智,不断成长起来。2023年8月,他收获成都大运会男子10米气手枪、10米气手枪混合团体双冠。这一年他还登上了射击世界杯、亚锦赛的舞台,均有奖牌入账。2024年,胡凯参加了国家步手枪射击队巴黎奥运会最终队伍选拔赛,此时他已经无限接近自己的奥运会梦想,但根据选拔积分排名,胡凯落选巴黎奥运会中国手枪项目参赛名单,对他来说这是沉重的打击,之后一段时间的训练,他迷失了方向和目标。

经历了一段时间的迷茫,胡凯想通了一些道理,“就算我尽力而为,也会有一些客观因素导致结果不尽如人意,我能把握的就是比赛时打好每一枪。”胡凯说,这段时间过后,他放下了很多心理包袱,把每一天都当做新的开始。

洛杉矶奥运周期开始后,胡凯回到了国家队,从冬训开始他就展现出了良好的势头。今年4月,他和队伍前往位于南美洲的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参加本赛季首站世界杯,4月3日,胡凯在男子10米气手枪比赛中射落职业生涯首枚世界杯金牌。“那天是我过生日,自己的状态一直保持得比较好,(在比赛中)能坚持住。”回忆起来,胡凯仍然记得当时的兴奋和激动。那天不仅是胡凯的23岁生日,也宣告了他本赛季男子10米气手枪四连冠的开始。之后,他又在射击世界杯秘鲁站以246.4环夺冠,这一成绩距离尘封了6年之久的男子10米气手枪决赛世界纪录只有0.1环。6月,胡凯在德国慕尼黑斩获男子10米气手枪、10米气手枪混合团体两枚世界杯金牌。9月,他在家门口实现了自己在男子10米气手枪项目的世界杯四连冠,同时将职业生涯的世界杯金牌数量改写为6枚。目前,他已经锁定了今年世界杯总决赛的参赛名额。回顾这四站世界杯,胡凯认为自己心态保持得不错,“我没有因为连续拿冠军或者打出好成绩而影响自己的心态,一直在脚踏实地地按照自己的计划一步一步进行。”

胡凯说,在外界看来他总是能拿冠军,但他自己心里其实没有底,“有时候感觉自己状态还可以,有时候就是运气好。其实水平还差了很多,自己未来发展还有很多需要弥补的地方,技术和经验都需要提升。所以每场比赛就当给自己锻炼,为了实现梦想和目标而努力。”

胡凯的最终目标是成为马龙那样在自己从事的项目中最优秀的运动员,不过他的短期目标很简单,“把自己的心态放好,有比赛就努力去做,争取能够有更多收获,慢慢一点一点地进步。”面对即将到来的第十五届全运会,胡凯把自己的位置摆得很低,“国内这么多顶尖运动员,大家其实都很厉害,我在这场比赛中主要还是锻炼自己。”

走下领奖台 朱静怡重新出发不设限

日前在韩国光州进行的2025年射箭世锦赛上,第一次亮相世锦赛的19岁姑娘朱静怡一路过关斩将,摘下反曲弓女子个人银牌。走下领奖台,这名小将说:“不给自己设限,一步一个脚印继续往上走。”拿到第一枚国际大赛奖牌后,朱静怡期待重新出发。

朱静怡的世锦赛首秀身兼反曲弓女子个人、女子团体、混合团体三项。反曲弓项目开赛首日上午的个人排名赛,朱静怡用72支箭打出691环,直接刷新了她在个人排名赛的最好成绩,排在第二位。到了下午的团体淘汰赛,朱静怡和队友遭遇了挫折。由朱静怡、李佳蔓、黄雨薇组成的中国女队止步8强,朱静怡、考文超搭档参加混合团体1/8决赛,被发挥神勇的越南队挡在了16强门外。团体项目本是中国队冲击领奖台的重点项目,朱静怡对当天下午的结果有些懊恼。“佳蔓姐告诉我,比赛还没有结束,要把自己的心态调整回来。”朱静怡表示,赛后教练团队和队友李佳蔓都在帮助她调整心态。

隔了一天,朱静怡放下团体赛的情绪重新出发,走上反曲弓女子个人淘汰赛赛场。她在淘汰赛一路过关斩将晋级4强,又在半决赛挑落印度尼西亚选手迪亚南达·乔鲁尼萨,和韩国名将姜彩瑛在金牌赛相遇。金牌赛前朱静怡的状态非常放松,走上赛场时脚步轻快,还主动和跟拍镜头挥了挥手。虽然最终在金牌赛没能战胜姜彩瑛,但朱静怡打出了中国队的精气神,打出好环数时的每一次呐喊都响彻赛场。“在金牌赛能发挥出来我真的很开心,之前无论是国际比赛还是国内比赛,自己只要打到1/8或1/4决赛时总是会输。但是这场比赛我一直都在告诉自己,我是来射箭的,并不是要去拿到什么,或者是想要证明什么。”卸下包袱专注于射箭本身,朱静怡收到了满意的结果。

小学即将毕业时,朱静怡开始在课余时间练习射箭,“第一次看到弓箭时,我觉得它很有趣,很有挑战性。”刚接触射箭时,朱静怡有一个小目标,那就是拉到更“高级”的弓。“当时有不一样的弓,好看的、不好看的。我一开始先拉木弓,看到铁弓后就想拉铁弓,之后又看到专业的反曲弓,目标定为了用专业弓训练。”朱静怡回忆道。随着水平的提升,朱静怡进入到了上海市射箭队训练,之后又选入了国家队。

去年年底的一场伤病,是朱静怡职业生涯迄今为止遭遇的最大挫折。当时从世界杯韩国站到亚洲杯的连续征战让朱静怡出现了伤病,右手抬不起来,吃饭穿衣都很困难。当她去医院检查时,医生的一句话给她带来了很大的心理冲击,“我之前以为只是普通的劳损,结果医生说了一句‘你为什么会伤得这么重’,一下子击到了我的心。我有点动摇了,我在想,我还有必要这么拼吗?”做了一场微创手术后,朱静怡的身体状态逐渐恢复,但她身上的冲劲减弱了很多。

冬训阶段入选国家队后,队伍察觉到了朱静怡的低迷状态,找她进行了一次谈话,这次谈话解开了朱静怡的心结。“我想回到自己最好的状态,我想继续拼搏下去。”朱静怡坚定信心,回到训练场重新出发。只是这时她不会再盲目往前冲,“练到我要的东西就可以了,我更重视质量。”朱静怡说。解开心结后,朱静怡在今年的国际赛场越战越勇,在世界杯上斩获1金2银,又在世锦赛登上领奖台。

在赛场上,小将朱静怡有一种“狠劲儿”,尤其是团体比赛时,朱静怡的鼓励声总能感染到队友。每一次拉弓、放箭,她的眼神非常坚定。凭借在今年世界杯赛场的出色表现,朱静怡已经锁定了世界杯总决赛的参赛席位,一个月后,她将在南京重新出发,表现出最好的自己。


来源:中国体育报

全部评论
0
表情
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