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正文

评论

分享
微信扫码分享
乒坛多见“常青树”,谁又能在国乒“常青”十年?
关注

2021年,在更强调击球质量和积极主动的世界乒坛,58岁的倪夏莲在休斯敦世乒赛上获得了女双铜牌,40岁的波尔也追平了个人职业生涯中的最佳战绩:奥运会团体亚军、世乒赛单打季军,并刷新了乒乓球的历史——年龄最大的世乒赛男单4强选手。再加上41岁的侯英超在全运会上率队闯入团体4强,令“乒坛常青树”一词频频再现。

“常青树”的话题其实由来已久,第一个被大众球迷熟知的“常青树”当属瑞典人瓦尔德内尔。

11.jpg

1983年第37届世乒赛,年仅17岁的瓦尔德内尔首次参加世乒赛便在男团决赛中登场,虽然0比2输给了蔡振华,但是场面上几乎是势均力敌,第一局就打出了30:28的超高比分。同年世界杯,他又晋级单打决赛,最终负于队友阿佩伊伦获得亚军。瓦尔德内尔由此开启了“连续对抗中国队六代国手”的传奇历程,几乎每个时期都有非常精彩的表现,包括职业生涯末期的雅典奥运会,他还击败了马琳和波尔,以39岁的高龄闯入男单4强,这距离他第一次获得世界比赛的奖牌,已经过去了21年,竞技生命力既“长”且“青”。

不过,瓦尔德内尔终究只是特例,除了自带“传奇球星”的光环,他的坚持其实也是“后继乏人”下的无奈之举。事实上,随着乒乓球运动的科学化发展,运动员竞技状态的“保质期”虽然有了明显增长,但是在技术迭代、球队新老交接、运动员身体机能下降等客观规律的影响下,一名选手能够活跃在世界乒坛一线超过10年,已是非常难得可贵。

毕竟,所谓“常青”,除了足够辉煌的起步和足够长的职业生涯,还需要在职业生涯的后半程,也有足够精彩的演绎。

出名要趁早,拿成绩要趁小

成长环境的差异化,让欧亚乒乓球选手的成长走上了两条不同的道路。与欧洲乒乓球相比,亚洲乒坛“更新换代”的竞争更加激烈,技术革新也更快、更频繁,这样一来,出成绩的时间和年龄,几乎决定了一名运动员能否“常青”。

悉尼奥运会后涌现出来的“韩国三杰”——柳承敏、吴尚垠、朱世赫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12.jpg

说到柳承敏,很多人第一反应是2004年的雅典奥运会,此前不显山不露水的他硬生生地从王皓手中夺走了分量最重的男单金牌。其实早在4年前的悉尼奥运会,年龄为18岁零42天的柳承敏就参加了男双比赛,是当届比赛最年轻的男子乒乓球员。单打比赛他击败梁柱恩等选手,从小组赛突围后即倒在首轮,双打他和李哲承一路闯关杀进了4强。虽然半决赛和铜牌赛相继输给了王励勤/阎森和盖亭/希拉,但是作为年仅18岁的奥运新兵,他的表现已经足够出色。

吴尚垠和朱世赫也是如此。2001年大阪世乒赛,吴尚垠随队收获了男团铜牌,而且他还在半决赛对阵中国队时击败了孔令辉。4年后的上海世乒赛,吴尚垠达到了职业生涯的巅峰,他一路杀进4强后,收获了一枚男单铜牌。朱世赫成名战是2003年巴黎世乒赛,当时世界排名仅在61位的他连续削倒了庄智渊、马琳和格林卡,最终在决赛中不敌施拉格,获得男单亚军,这也是到目前为止韩国队在世乒赛男单比赛中的最好成绩。

2012年伦敦奥运会,在柳承敏闯入悉尼奥运会男双4强的12年后,吴尚垠大阪世乒赛获得男团铜牌的11年后,他们携手朱世赫又一次闯进了团体决赛,收获了一枚来之不易的奥运会银牌。之后,柳承敏和吴尚垠淡出乒坛,朱世赫则在退役后又因球队青黄不接选择复出,并在2016年吉隆坡世乒赛上再获团体铜牌,里约奥运会上又率队晋级男团4强。

日本队也是如此。进入新世纪后,日本队一方面从中国吸收归化球员征战世界大赛,一方面大力培养本国的后备人才,福原爱、水谷隼等一批选手迅速成长。2008年,水谷隼帮助日本队拿到了团体铜牌,之后又在2016年率队晋级吉隆坡世乒赛和里约奥运会的男团决赛,实现了日本乒乓球的巨大突破。2021年举行的东京奥运会,距离水谷隼获得首个世界比赛奖牌13年后,他帮助球队获得团体铜牌,此外还和伊藤美诚合作拿到了混双冠军,为日本乒乓球实现了奥运会金牌“零的突破”。

13.jpg

包括日本女队,近年来也涌现出了一众“年少成名”的选手,最具代表性的是福原爱和石川佳纯。2004年卡塔尔世乒赛团体赛,在一年前的巴黎世乒赛上晋级女单8强、不满16岁的福原爱随队获得了女团季军,石川佳纯则在4年之后的广州世乒赛上入选了团体阵容,也拿到了职业生涯中的首枚世乒赛奖牌。2012年伦敦奥运会,福原爱和石川佳纯把日本女队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她们携手平野早矢香拿到了女团亚军,石川佳纯还闯入了女单4强。2016年里约奥运会,两个人又带着年轻的伊藤美诚拿到了女团铜牌,但是在单打比赛中,福原爱晋级4强后先后不敌李晓霞和朝鲜选手金宋依,日本队再一次错过了奥运会单打奖牌。

14.jpg

里约奥运会也成为了福原爱的谢幕之战,石川佳纯的故事依然在继续。2017年杜塞尔多夫世乒赛,石川佳纯和吉村真晴拿到了混双冠军,创造了世界大赛上的个人最佳成绩。2021年,石川佳纯在东京奥运会上参加了女单和女团两个项目,最终收获一枚团体银牌。随着日本队一批年轻运动员的崛起,在世界舞台上活跃了13年的石川佳纯渐感乏力,在队内选拔赛上苦战7局不敌早田姬娜,无缘成都世乒赛。

目前,在2015年世乒赛即闯入8强,2016年拿到了世乒赛团体银牌和奥运会团体铜牌的伊藤美诚,已经是日本队不折不扣的绝对主力,正值当打之年的她,极有希望复制、甚至是超越福原爱和石川佳纯的“时间跨度”。

打破常规的“超长待机”

由于成长模式和业态环境等原因,欧洲乒乓球选手的运动生涯普遍比亚洲人要长。尽管如此,欧洲选手中能够将自己的黄金时期维持在10年之上的人依然少之又少。在瓦尔德内尔之前,匈牙利选手克兰帕尔也成就了一段传奇。

15.png

1971年世乒赛,年仅18岁的克兰帕尔便携手约尼尔在男双决赛中击败了庄则栋/梁戈亮获得冠军,后来因多次违纪被队伍禁赛,最容易出成绩的20-24岁就这么遗憾的错过了。1979年世乒赛,克兰帕尔卷土重来,他在男团决赛中独得两分,为匈牙利5比1击败中国队立下了大功。进入职业生涯后期,克兰帕尔依旧雄风不减,多次突破了中国队:1981年击败谢赛克拿到世界杯男单冠军,1988年汉城奥运会,已经35岁的他还战胜了陈龙灿闯进了男单4强。

曾经和瓦尔德内尔并肩作战的佩尔森,拿成绩的时间跨度则达到了惊人的23年。

16.jpg

早在1985年世乒赛,佩尔森就随队获得了男团银牌,不过他在单打上有所突破,并开始成为团体主力,则是上世纪80年代末期了。1989年多特蒙德世乒赛,佩尔森一举打进男单决赛,最终负于瓦尔德内尔获得亚军。1991年是佩尔森的巅峰,成为了世乒赛和世界杯的单打“双料”冠军。2006年不来梅世乒赛后,瓦尔德内尔正式退出国家队,为了圆自己的奥运奖牌梦,佩尔森继续坚持了下来,并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以42岁的高龄闯进了男单4强。北京奥运会后,佩尔森虽然还在坚持,但是已经彻底退出了超一流选手的行列,2012年伦敦奥运会,佩尔森第二轮0比4便输给了克罗地亚选手加西纳。

白俄罗斯选手萨姆索诺夫也有着惊人的“待机”时长。1995年天津世乒赛,初出茅庐的萨姆索诺夫就和普利莫拉茨搭档获得男双亚军,两年后的曼彻斯特世乒赛,他更是连克马琳、王励勤、丁松和孔令辉,闯进了男单决赛,最终负于老瓦获得亚军。此外,萨姆索诺夫还在1999年、2001年和2009年三次拿到了世界杯冠军,也是当今乒坛唯一一个在小球时代、大球时代以及无机时代均拿到世界单打冠军的运动员。2016年里约奥运会,40岁的萨姆索诺夫击败奥恰洛夫闯入了男单4强,和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的瓦尔德内尔一样,这一刻,距离他第一次获得世界比赛的奖牌,也过去了21年。

17.jpg

2021年,距离东京奥运会开幕不到一个月的时候,萨姆索诺夫因伤病原因宣布退出,之后正式退役。这样一来,目前活跃在乒坛的欧洲人中,仍在当打之年的老牌强手,仅剩波尔和奥恰洛夫二人。波尔在东京奥运会和休斯敦世乒赛上分别拿到团体银牌和单打铜牌,距离他在2002年世界杯夺冠的时间跨度达到了19年;斩获东京奥运会团体银牌和单打铜牌的奥恰洛夫,距离他在北京奥运会上收获团体奖牌,也过去了13年。

18.jpg

中国队,谁做到了“十年常青”?

2017年直通杜塞尔多夫选拔赛上,马龙因救球扭伤了腰而退赛,当天,时任国乒总教练的刘国梁着重谈到了“如何延长优秀运动员的运动寿命、竞技状态、身体健康”的话题,并认为这个问题已经“迫在眉睫”。之后,随着各种保障的不断完善,再加上体能训练更加科学,站在东京奥运会赛场上的男团“三虎”,其平均年龄达到了29岁,也创造了国乒奥运参赛的历届之最。

和欧洲人相比,中国队员很难长时间代表球队参加世界比赛。2013年巴黎世乒赛上,35岁的王励勤已经是当时国乒的年龄“天花板”了;但是和日本队、韩国队相比,虽然国乒队员面临的冲击更多,但是也在“后来者”的追赶下,他们没有固步自封,而是一点点完善自己、让技术更加贴合时代。

19.jpg

例如2007年萨格勒布世乒赛,王励勤就明显加强了反手体系,并加入了“台内拧拉”的新技术,而同时期的吴尚垠仍在“吃老本”;许昕在技术的发展下,用“全横打”取代了刚出道时候的“推挡+横打”模式;马龙近年来的反手也有肉眼可见的提升……这也让中国队的优秀选手们,反而在运动生涯中更稳定、真正保持在巅峰期的时间上也远超其他选手。

20.png

来源:乒乓世界 赵弟岭

全部评论
0
表情
评论
暂无评论